葡萄胎是組成胎盤的絨毛發生水腫變性,形成很多大小不等的水泡,好像串串的葡萄。葡萄胎的發生率約占妊娠總數的千分之一,最常發生在40歲以后妊娠的婦女,尤其是更年期婦女。形成惡性葡萄胎的病因復雜,下面來看看專家對于此種疾病病因的介紹。
惡性葡萄胎的病因:
惡性葡萄胎的真正發生原因尚不清楚。文獻上曾提出多種解釋,諸如胚胎早期死亡、第二極體內復制學說、營養因素、病毒感染學說等,但均無確鑿證據。有學者認為,葡萄胎的發生與染色體異常有關。
因為這些婦女的卵巢容易產生不健全的卵子,所分泌的激素也不正常,加上體內缺乏某些生殖所必需的營養物質,使受精卵難以正常發育,以至形成葡萄胎。
據統計,40歲以上的婦女,其葡萄胎發生率比年輕婦女高出4~7倍,而且易惡性變,葡萄胎可以惡變成絨毛膜上皮癌。一旦發生了“絨癌”,如果治療不及時、不徹底,預后較差。
葡萄胎后有10%-20%的患者可能發展,演變為惡性葡萄胎或絨毛膜癌,這類癌癥的轉移途徑主要是血行播散,若不及時發現并進行治療,很快就會出現肺、腦、陰道等處轉移,給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帶來極大威脅。
惡性葡萄胎的病理:
因其所具有水泡組織的多少及破壞程度,可以從極似良性葡萄胎逐漸過渡到極似絨毛膜癌的不同類型,可以分為三型:
1型:肉眼可見大量水泡,形態上似葡萄胎,但已侵入子宮肌層或血竇,附近組織很少出血壞死。
2型:肉眼可見少~中等量水泡,組織有出血壞死,滋養細胞中度增生,部分細胞有分化不良。
3型:腫瘤幾乎全部為壞死組織和血塊,肉眼需仔細才能見少數水泡,個別僅在顯微鏡下才能找到腫大的絨毛,滋養細胞高度增生并分化不良,形成上極似絨毛膜癌。
溫馨小貼士:惡性葡萄胎患者的,預防性化療應于刮宮前2~3天開始。對刮宮術中發現葡萄胎以小水泡為主,或病理檢查發現滋養細胞高度增生,或伴有不典型增生者,或刮宮術后HCG下降到一定高值后,不再繼續下降者,可采取選擇性化療,也有減少惡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