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
多認為與遺傳、皮脂代謝改變、微生物寄生、神經功能障礙以及飲食習慣等因素有關。曾推測本病的發生是由于皮脂分泌增多和化學成分的改變,使原存在于皮膚上的正常菌群大量生長繁殖侵犯皮膚所致。
最近的文獻報告認為本病是由于表皮生長過快,角質層細胞沒有足夠的時間完全成熟,致細胞核滯留角質層的結果。
二、發病原因
本病為多因素所致。與年齡、性別有關,大多數病例有遺傳傾向,雄激素水平增高,導致皮脂分泌增多。此外,皮脂溢出常出現于神經系統疾病如帕金森病(Pakinson綜合征),特別是在疾病進展期,皮脂腺分泌水平可高于正常2倍;在動脈硬化、糖尿病、腎上腺腫瘤、某些乳腺癌患者及癲癇患者也有皮脂分泌增高現象。
好發脂溢性皮炎的因素:
1.飲食:
在日常生活中過多的食用辛辣、刺激性強、生冷的食物,如:辣椒、魚、蝦、蟹等海鮮等,都會引發脂溢性皮炎的出現。
2.環境:
長期生活、工作在悶熱、不通氣的環境中,很容易導致皮脂無法正常排除,從而出現堆積的情況,這樣就很容易誘發脂溢性皮炎的出現。
3.用藥:
長期服用避孕藥等藥物也會造成脂溢性皮炎的出現。
4.化妝品:
長期使用化妝品的話,很容易造成毛孔堵塞,導致脂溢性皮炎出現。
三、發病機制
本病是在皮脂溢出基礎上發生的繼發性炎癥。近來有人認為由于皮脂分泌增多和其他化學成分的改變,使卵圓形糠秕孢子菌大量生長繁殖侵犯皮膚而引起的原發感染和繼發過敏,與先天的脂溢性素質有關,但遺傳方式不明。另外,皮脂溢出增加了機體對細菌的易感性,如存在于皮膚上的非致病性痤瘡棒狀桿菌大量繁殖,分解游離脂肪酸引起炎癥。皮脂腺化膿也是因素之一。新生兒皮脂腺活動明顯,嬰兒皮脂溢出,以后隨來自母體的雄激素逐漸消失而使皮脂溢出減少。皮脂腺活動隨年齡增長逐漸減少直至青春期前,從18~40歲期間又開始加重,至老年癥狀減輕,男性多于女性。此外,精神因素、飲食習慣、嗜煙酒等可激發本病發生。冠心病、高血壓、心衰、B族維生素缺乏患者中發生率較高,艾滋病患者亦可見本癥的發生。
溫馨提示:
當患者出現脂溢性皮炎的癥狀后應該要及時到正規皮膚病醫院來進行診斷,并且在確診后積極的進行治療,這樣才會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