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銳濕疣是常見性病的一種,具有一定的潛伏性,發病初期,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很多人因為對于尖銳濕疣的兵力特性不了解,誤以為是其他疾病,這就給患者的治療造成了困擾,臨床上一般將尖銳濕疣與扁平濕疣、生殖器癌、傳染性軟疣、陰莖丘疹、假性濕疣等進行鑒別診斷,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關于看看常用的診斷鑒別要點介紹。
1、與扁平濕疣的鑒別
是二期梅毒的癥狀之一,損害扁平成片狀,稍突出皮膚表面而光滑,基底較廣,根部無蒂,為灰白色。取分泌物檢查,可找到螺旋體。梅毒血清學試驗強陽性。
2、與生殖器癌(包括鱗癌及疣狀癌)的鑒別
多見于50歲以上男性,疣明顯的浸潤,常形成潰瘍,伴惡臭,質堅硬、易出血,常形成潰瘍,必要時進行活檢,組織病理檢查可以確診。
3、與生殖器鮑溫樣丘疹病的鑒別
該病與HPV16、18感染有關,臨床表現為多個色素性丘疹組成,也可單個出現,淡紅或棕紅色,散在分布或有群集傾向,排列成線狀或環狀,嚴重可融合成斑狀,發展很慢,多見于青壯年,有自行消退的趨勢,損害位于龜頭、陰莖或大小陰唇,會陰肛門等處,女性稍多于男性,本病為原位鱗癌,可由尖銳濕疣發展而來。
4、與皮脂腺異位病的鑒別
為皮脂腺的異位發育和增生,生殖部位可發生。多見于包皮內側皺襞、龜頭及小陰唇,為多數淡黃色顆粒,微高起,直徑為1~2毫米,無自覺癥狀。
5、與系帶旁腺增生的鑒別
包皮系帶兩側成對排列的皮色或淡紅色丘疹,基底不窄,粟粒或針頭大,無明顯的自覺癥狀。
6、與傳染性軟疣的鑒別
皮疹為米粒到豌豆大的半球形丘疹,中心微凹,表面有蠟樣光澤,呈灰色或珍珠色,在疣頂端中央抓破后可擠出白色乳酪樣物資,稱軟疣小體。常發生于軀干或四肢,也可見于肛周、生殖器部位。
7、與珍珠狀陰莖丘疹病的鑒別
10%的正常男性可有不同程度地發生本病,可能是一種生理發育上的變異,多發生于青春期后,以20-40歲主,無自覺癥狀,常在不知不覺中發現冠狀溝的背側有一行到數行的珍珠狀,白色、黃色或暗紅色的半透明丘疹。丘疹不融合,有時包繞整個冠狀溝,質較硬,無壓痛、不破爛,表面雖然高出,上端仍為正常皮面,長期無明顯變化。與婚外性生活史無關,不會傳染他人,醋酸白試驗陰性,組織病理顯示為一血管網,周圍繞以結締組織;該病不需治療,可隨年齡的增長而自行消退。
8、與假性濕疣的鑒別
主要發生于女性小陰唇,特別是小陰唇內側和陰道前庭,呈對稱密集分布的直徑1~2mm的白色或淡紅色小丘疹,表面光滑,宛如魚子,有些亦呈息肉狀。無明顯自覺癥狀,偶有瘙癢。組織病理檢查見表皮角質層輕度灶性角化不全、棘層不規則增厚,表皮細胞胞漿豐富,淡染,未見空泡化,真皮淺層毛細血管擴張、充血、周圍有稀疏炎癥細胞。
診斷尖銳濕疣的實驗室檢查
典型的尖銳濕疣一般不需作實驗室檢查即可作出診斷。當患者癥狀不典型,部位不典型,特別是婦女,其陰道口可有類似于尖銳濕疣的假性濕疣,需作實驗室檢查以明確診斷。常用的實驗室檢查有如下的方法:
1、細胞學檢查
取陰道、子宮頸等部位的濕疣組織作成涂片,作帕氏染色。在涂片中可以見到兩種細胞,一種細胞的核周圍有暈環,它占據了細胞漿的大部分,而將細胞漿壓縮到邊緣呈濃縮狀,此種細胞稱為空泡化細胞,它來源于淺層的鱗狀上皮細胞;另一種細胞稱為角化不良細胞,可單個或成堆分布,胞漿呈橙紅色至淡黃色,核小而致密。在尖銳濕疣病的的涂片中這兩種細胞常可混合存在。
2、組織病理變化
主要為角化不全,棘層高度肥厚,乳頭瘤樣增生。粒層和棘層上部細胞有明顯的空泡形成。棘細胞基底細胞有相當數量之核分裂,頗似癌變,但細胞排裂規則,且增生上皮和真皮之間境界清楚。
3、組織化學檢查
取少量病損組織制成涂片,用特異性抗人類乳頭瘤病毒的抗體作染色。如果病損中有病毒抗原,則抗原抗體結合,在用過氧化物酶抗過氧化物酶(PAP)方法中,核可被染成紅色。此法特異性強且較迅速,對診斷有幫助。
溫馨提示:尖銳濕疣一旦出現誤診,患者的治療難度就會加大,尖銳濕疣是一種性病,不僅難治,還易復發,只有對癥治療才能降低尖銳濕疣的治療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