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癥是我國常見的疾病之一,在我國其發病率居高不下。一般來說,恐懼癥的臨床癥狀并不是十分的典型,當然也不是十分的明顯,特別是在早期,當臨床癥狀明顯時,病變已屬嚴重。從而容易對恐懼癥患者造成健康的損害,不過,幸而在現代醫學的背景之下,恐懼癥的治療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所以,得了恐懼癥的癥狀不用愁。
權威專家講述關于恐懼癥疾病的一些相關常識:
1、家長應該結合兒童的心理特征,不要嚴格要求過度,應給予他們一定的空間發展個性。
2、在生活中培養良好的性格基礎,不要斤斤計較。
3、做事不要過于追求完美,要意識到任何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4、每當見到電線桿、臺階、柱子等,便不由自主地依次點數,不數就會感到心情不安;明知這些觀念和動作毫無意義,但又無法消除這些行為,有時甚至伴有頭痛、頭昏、失眠等神經衰弱的癥狀。這些都是強迫癥的癥狀,應盡早去找心理醫生咨詢。
與強迫癥患者和平共處人類行為的方方面面都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以強迫癥患者為例,病人的生理、心理情況都會受到家庭這個與其接觸最為密切的環境的影響。也正是基于這一原因,作為強迫癥患者的家屬,掌握與強迫癥患者相處的原則是十分必要的。
恐懼癥的預防方法
1、學習分辨一些代表病人有問題的訊息(如要花較長的時間去做簡單的工作、持續性的緩慢、重復做某些動作或事情、不斷質疑自己的判斷、需要別人持續的保證、擔心小事情或細節、對小事情嚴重和極度的情緒反應、日常生活變成是一種負擔、逃避行為等),記住這不是他們的個性使然,而是疾病的結果,即使想要改變這些癥狀也需要較長的過程;
2、因為壓力或任何改變都會使得強迫癥狀惡化,所以必須修正自己對病人的期待;
3、依據病人的能力來評量進步的程度,不要與其他強迫癥的病人比較,千萬不要天天比較病情的變化,因為強迫癥的病程是起起落落的。而是要重視病人“小小的進步”。幫助病人去接受一個真實的“內在尺度”來評量自己進步的程度;
4、通過家庭的力量限制強迫癥病人的強迫行為,借著簡明扼要的溝通鼓勵病人對抗強迫性行為、轉移強迫性思想;
5、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盡量不要讓強迫癥狀影響家庭功能,因為家中日常生活的常規與結構可以減少儀式行為,鼓勵病人接觸想逃避的事物;
6、善用幽默,用幽默來陳述病人的強迫癥狀中不合理之處,幫助強化病人合理的能力,進而遠離強迫癥狀;
7、鼓勵病人規則服藥,確定他有無規則去門診拿藥,有無藥物副作用,吃藥的效果如何等;
8、建立一個強而有力的家庭支持系統;
9、要對病人的情緒保持敏感,在“好”的日子時,堅定地協助病人抗拒儀式行,在“壞”的日子里,就不必要求太多,除非病人的強迫癥狀已經危及生命安全;
此外,強迫癥患者的家庭成員擁有一些自己(與病人分開)的時間,以免精力耗盡。
專家說,以上所介紹的家庭環境中與強迫癥患者和平共處的方法不僅有益家庭關系的和諧,更有益患者病情的康復治療,所以強迫癥患者的家人最好記住。如果您有其他疑問,請點擊在線咨詢與我們的醫生在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