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炎疾病是近幾年發病率較高的一個病種,很多患者都被該疾病所困擾,我們都知道靜脈炎會導致中小動脈節段性狹窄、閉塞,肢端失去營養、出現潰瘍、壞死,是一種較頑固的血管疾病,很多患者對于靜脈炎不是很了解,不清楚如何診斷靜脈炎疾病,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靜脈炎疾病的診斷檢查要點。
靜脈炎的診斷標準
1、發于寒冷地區,以40歲以下的嗜煙男性多見,以下肢發病為主。
2、靜脈炎的診斷標準:下肢趾端疼痛,伴有游走性淺靜脈炎,或一側或雙側下肢間歇性跛行。
3、足背或脛后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
4、足趾持續性變冷,皮膚蒼白或青紫,甚至出現肢端潰瘍或干性壞疽(干性壞疽【譯】:是壞疽的一種,常見癥狀有肢端組織缺血壞死,干枯變黑并向軀干發展,直到血液循環足以防止壞死的地方停止。)。
5、伴有淺表性游走性血栓性靜脈炎,而無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和動脈硬化者,這也是靜脈炎的診斷標準之一。
靜脈炎的檢查診斷法
1、靜脈壓測定
患肢靜脈壓升高,提示側壓處近心端靜脈有阻塞,這是血栓性靜脈炎的檢查診斷法。
2、超聲
二維超聲顯像可直接見到大靜脈內的血栓,配合Doppler測算靜脈內血流速度,并觀察得呼吸和壓迫動作的正常反應是否存在,這也是血栓性靜脈炎的檢查診斷法之一。
3、放射性核素檢查
與超聲檢查相反,本檢查對腓腸肌內的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檢出率可高達90%,而對近耽深靜脈血栓診斷的特異性較差。本檢查的主要缺點是注入放射性核素后需要滯后48-72小時才能顯示效果。
4、血栓性靜脈炎的檢查診斷法
阻抗容積描記法(,IPG)和靜脈血流描記法(PRG)前者應用皮膚電極,后者采用充氣袖帶測量在生理變化條件下靜脈容積的改變。
5、深靜脈造影
從足部淺靜脈內注入造影劑,在近心端使用壓脈帶,很容易使造影劑直接進入到深靜脈系統,如果出現靜脈充盈缺損,即可作出定型及定位診斷。
靜脈炎自我診斷
1、患肢活動受限,病變局部以隆起條索狀或粒狀結節狀靜脈為中心的皮肉腫脹、紅熱,觸痛和觸到質地硬韌的條狀、柱狀、結節狀靜脈腫區。
2、急性期過后,腫脹漸消退,局部呈暗紅色色素沉著,條索、粒狀、結節狀靜脈隆起更明顯,質地更硬,如靜脈曲張引起則呈暗褐色團塊狀隆起區,置導管引起者,拔管時可帶出膿汁。
3、有反復靜脈穿刺、靜脈內注射藥物、高滲溶液或下肢靜脈曲張病史。
溫馨提示
靜脈炎患者在生活中應注意避免患肢受壓,緊身的衣物,盤腿或雙腿在膝部交叉坐位,胭窩下墊東西以等,都能壓迫血管,影響動脈供血,應盡量避免。同時飲食上少飲或不飲含咖啡因類的飲料,有外傷的患者因少食用或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動脈硬化性疾病或糖尿病病人應堅持低脂和低糖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