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層點狀角膜炎在臨床上比較常見且其特性各不一。現將其診斷依據分列如下:
1、葡萄球菌性的角膜炎:常伴發于慢性結膜炎,集中在角膜下1/3。為針尖大小皮點狀糜爛,呈極細的點狀、橢圓或圓形高出上皮的浸潤病灶。
2、紅眼性角膜炎:多位于瞳孔區角膜上皮或上皮下呈點狀浸潤,大小不均。
3、單皰性上皮型角膜炎:上皮下點狀和線狀浸潤很快發展成樹樹狀。
4、春季結膜炎性角膜炎:多半發于春季結膜炎,點線狀上皮剝脫滿布于整個角膜上。
5、沙眼性角膜炎:位于角膜上端、沙眼血管翳末端的上皮及上皮下浸潤、糜爛及淺潰瘍。
6、表層點狀角膜炎:熒光素染色在角膜瞳孔區有聚焦狀的針尖大小細點狀上臺著色。
7、藥物誘發性角膜上皮炎:均勻分布在角膜全表面細點狀混濁,有用藥點眼史。
8、輻射性角膜炎:多見于電光性眼炎,有睫狀充血,眼瞼痙攣、流淚等自覺癥狀,瞼裂區角膜上皮彌漫性片狀剝脫。
淺層點狀角膜炎應該如何治療
1、原因治療:根據病因采取對平治療。
2、抗生素及抗病毒藥物點眼。
3、微量皮質類固醇點眼或配合其他抗生素藥物點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