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損傷是脊柱損傷的嚴重并發癥,其病變部位主要在于脊髓內部神經損傷。隨著世界各國經濟水平的發展,脊髓損傷發生率也呈現了逐年增高的趨勢,我國每年新增脊髓損傷患者就高達十萬人以上,對于如此之高的病發率,脊髓損傷臨床治療也成了一大課題。
從病理角度觀察,脊髓損傷臨床特征
引起脊髓損傷的兩大原因有外傷性和非外傷性,其中外傷性占較大的比例,當脊柱脊髓到機械外力作用,包括直接或間接的外力作用造成脊髓結構與功能損害,如高空落下、重物打擊頭頸或肩背部、塌方事故、交通事故等,脊髓損傷的局部可有疼痛和活動受限。病人表現為腰、背部肌痙攣、疼痛、腫脹,腰部無力、翻身困難、不能站立和治動,并常有后突畸形。
一般來講,不同損傷部位所表現的癥狀亦不同。比如頸段脊髓損傷可有四肢感覺t運動障礙;胸、腰段損傷可省雙下肢感覺、運動障礙;馬尾損傷時主要為下肢體征及大、小便功能障礙;四肢癱瘓的病人,可因肋間肌癱瘓而出現呼吸困難,導致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而發生肺部感染。脊髓損傷后還會在傷后不同的時期出現不同的癥狀和體征。
高度警惕:脊髓損傷并發癥可危及生命!
更為嚴重的是脊髓損傷可造成患者終生殘疾,很多人因此而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有人照料,并且可由此產生許多合并癥。例如長期臥床,局部皮膚受壓產生的褥瘡,由于小便失禁造成的泌尿系感染,長期不站立引起的骨質疏松以至骨折,骨關節長期不運動引起攣縮固定、肌肉萎縮,以及脊髓神經破壞導致的痙攣和疼痛、髖關節膝關節周圍的異位骨化、下肢靜脈血栓等等。
脊髓損傷病人的死亡常因并發癥而引起,分為早期和晚期兩類。早期殘廢發生于傷后1~2周內,多見于頸髓損傷,死亡原因為持續高熱、低溫、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等。晚期死亡則發生于數月或數年之后,多由褥瘡、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營養衰竭等引起,頸髓、胸腰髓損傷均可發生晚期死亡。所以,對于脊髓損傷疾病一定要及時有效的控制,避免病情持續發展而引起更加嚴重的傷害。
調查統計:脊髓損傷治療多對癥而不治根!
對于脊髓損傷疾病的治療,臨床常用到的方法有物理治療、作業治療、心理治療、康復治療和中醫治療五大類,是以“藥物為主,康復訓練為輔”的治療模式。根據患者的癥狀對癥用藥,可緩解脊髓疼痛、麻木、無力、萎縮等癥狀,輔以正規、合理的康復訓練,能使脊髓損傷患者病情得到一定的控制,阻止病情發展的腳步。但由于藥物具有依賴性,并且長期服用還會對機全產生副作用,損害患者正常組織器官,不但不利于病情的康復反而會加快病程進展的速度。另外,不適當的康復訓練不幫不能幫助患者改善運動障礙,還有可能會給患者帶來二次傷害。
在此,要特別提醒大家,脊髓損傷病情發展急促,病變可在數小時或1~2日內迅速上升,繼而則引起脊髓神經功能傳遞中斷,迸發雙側下肢無力或癱瘓,伴麻木感,感覺障礙水平明或有兩個平面,并出現尿便障礙。從患者病情進展期觀察,可發現患者脊髓內在肌纖維結構紊亂,大小懸殊明顯,在同一肌束中萎縮纖維、撕裂纖維及肥大纖維呈不規則的混雜分布。光鏡下見肌纖維粗細不等,肌纖維變性、壞死,肌膜核內移、排列成鏈狀,早期可見再生纖維,晚期肌纖維消失殆盡,由脂肪及結締組織所代替。雖然壞死肌纖維有代償性修復的反應,但其再生能力及其速度遠不及壞死的發展,所以,病情呈進行性加重。因此,盡早治療刻不容緩!
現代醫學:脊髓損傷臨床治療研究進展
脊髓損傷疾病以其獨特的發病機制,成為醫學領域一大治療難題。為解決脊髓損傷疾病治療的難題,醫學領域終始沒放棄對該病治療機制的研究。國內外很多的神經疾病專家學者對加入了脊髓神經修復與再生的研究行列。所謂神經再生是指神經元突起和軸突的再生,其前提必須有能行使功能的胞體存在。神經再生包括軸突的發芽、生長和延伸與靶細胞重建突觸聯系,依此來實現神經再支配功能的恢復。
通過臨床研究和實驗發現:神經營養因子種類繁多,在脊髓神經修復與再生方面有明顯的治療優勢,神經營養因子在神經元的存活、生長、分化、神經再生、突觸形成與突觸可塑性以及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它能夠防止神經細胞的自然死亡,維持神經元的正常功能,并在神經損傷后促進神經再生。正常生長的神經元必須從靶組織器官或遠端膠質細胞獲得足夠的神經營養因子,神經損傷后切斷了營養來源,導致細胞營養不良甚至死亡,外源性神經營養因子的的供給,即使無內源性營養因子,神經元仍可能得以生存和再生。
另外,神經生長因子是神經營養因子基因家庭的主要“成員”,對神經細胞的生長發育、分化和再生發揮調節作用,是參與損傷神經再生和功能修復的重要因子。主要用于調節神經遞質的合成,調控中樞膽堿能神經元、外周交感和感覺神經元等的生長和分化,營養成熟的神經元,保護損傷初神經,促進神經再生和功能恢復,其對感覺神經的作用較為明確。臨床驗證,神經生長因子無論是在中樞神經系統中還是在周神經系統中都起著重要的再生作用,可以廣泛地應用于神經變性疾病、周圍神經損傷疾病及腦血管疾病等疾病的臨床治療以及受損神經的修復之中。
遠景展望:在大量的臨床研究與實驗結果的基礎上,神經因子的發現、發掘無異議的成為脊髓神經損傷臨床治療的一棵“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