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關節活動度大,關節盂淺小,肱骨頭為半球形,關節囊松弛,易于脫位。其發生率僅次于肘關節。脫位容易,復位也不難,及時閉合復位即可成功,且關節功能好,無嚴重并發癥。 肩關節脫位可伴有血管、神經損傷,其中神經損傷較常見,但損傷較輕,經治療大多得到恢復。而血管損傷則少見,造成肢體壞死者鮮見報道。然而在肩關節盂下脫位時,血管被暴力牽拉或盂下脫位后腋動、靜脈受肱骨頭壓迫均可使之受傷。此二例術中可見腋動、靜脈受壓,管壁受傷、管腔被血栓栓塞,造成肢體缺血,缺氧而壞死。由于缺血是漸進性的,受壓上方仍有小分支血管,故上臂仍有血液供應。另外,傷后在全身應激狀態下特別是發生在急性損傷時可出現反射性血管痙攣,形成血栓,同時,肢體壞死后大量毒素被吸收,可導致急性腎功能衰竭。 因此,為了及時解除血管受壓和病損,盡快恢復肢體的血液供應,必須盡早復位。同時應開展廣泛的科普教育,以提高人民群眾的衛生保健水平,使患者傷后能盡早得到治療,以免造成如此嚴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