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管畸形是指腦血管發育障礙而引起的腦局部血管數量和結構異常,并對正常腦血流產生影響。那么,腦血管畸形的病因是什么呢?下面請專家為我們詳細講解。
血管畸形表現為顱內某一區域血管異常增多。目前一般分為4型:
一、動靜脈畸形(AVM)
又分為典型者和Galen大靜脈畸形兩種。典型AVM多位于大腦半球,也見于丘腦、基底節或腦干,數毫米至數厘米不等,是一團動脈和靜脈雜亂的血管,沒有毛細血管床。出現癥狀的年齡由新生兒至年長兒不等。
新生兒可有進行性高搏出量心力衰竭,生長發育受阻,往往誤為先天性心臟病。顱內血管雜音明顯。嬰兒期可出現腦積水。病死率很高,約50%死亡。血液分流量不大者,心衰較輕,可有反復的一過性偏癱。治療困難,可進行分期手術。
二、靜脈血管瘤
較常見,好發于大腦半球,多見于年長兒。主要表現是癲癇發作,罕見出血,也可能無癥狀。神經影像可見lmm至數cm直徑的血管畸形、約15%有鈣化。治療以保守對癥為主。
三、先天性顱內囊性動脈瘤
在小兒較少見。主要發生于顱底部的頸內動脈分又,前、后交通動脈處,或椎基底動脈。動脈局部的彈力層和肌層變弱,而突出為瘤,一般在1cm以下。臨床癥狀主要是急性蛛網膜下腔出血、腦實質出血或腦室內出血。未破裂之前則常被忽視,可有頭痛及局部壓迫癥狀,特別是顱神經麻痹。家族性囊性動脈瘤常為多發。本病也常伴全身病和其他血管病,如AVM、主動脈縮窄、多囊腎、煙霧病等。MRI和MRA可助診斷,但血管造影更為可靠。本病還應與獲得性腦動脈瘤鑒別,如外傷性、感染性等。本病易有復發性出血,故應手術治療。
四、海綿狀血管瘤
多見于大腦半球,為密集的薄壁血管。兒童期常無癥狀而被偶然發現。一般到年長兒或成人才出現癥狀,主要是癲癇、頭痛、腦內出血。
CT可見桑椹狀病灶。MRI的T2相顯示中心明亮而圍繞以暗環的影像。常見家族性病例,為顯性遺傳。本病也可見視網膜、肝、腎、皮膚的相似海綿狀血管瘤。對于出血危儉性不大的病例可先觀察,必要時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