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關節脫位按肱骨頭的位置分為前脫位和后脫位。肩關節前脫位者很多見,常因間接暴力所致,如跌倒時上肢外展外旋,手掌或肘部著地,外力沿肱骨縱軸向上沖擊,肱骨頭自肩胛下肌和大園肌之間薄弱部撕脫關節囊,向前下脫出,形成前脫位。肱骨頭被推至肩胛骨喙突下,形成喙突下脫位,如暴力較大,肱骨頭再向前移致鎖骨下,形成鎖骨下脫位。
一、肩關節脫位的臨床表現
外傷性肩關節前脫位均有明顯的外傷史,肩部疼痛、腫脹和功能障礙,傷肢呈彈性固定于輕度外展內旋位,肘屈曲,用健側手托住患側前臂。外觀呈“方肩”畸形,肩峰明顯突出,肩峰下空虛。在腋下、喙突下或鎖骨下可摸到肱骨頭。傷肢輕度外展,不能貼緊胸壁,如肘部貼于胸前時,手掌不能同時接觸對側肩部(Dugas征,即搭肩試驗陽性)。上臂外側貼放一直尺可同時接觸到肩峰與肱骨外上踝(直尺試驗)。X線檢查可明確脫位類型和確定有無骨折情況。后脫位臨床癥狀不如前脫位明顯,主要表現為喙突明顯突出,肩前部塌陷扁平,在肩胛下部可以摸到突出肱骨頭。上臂略呈外展及明顯內旋的姿勢。肩部頭腳位X線片可明確顯示肱骨頭向后脫位。
搭肩試驗(Dugas)陽性,患側手靠胸時,手掌不能搭在對側肩部。外傷性肩關節前脫位均有明顯的外傷史,肩部疼痛、腫脹和功能障礙,傷肢呈彈性固定于輕度外展內旋位,肘屈曲,用健側手托住患側前臂。外觀呈“方肩”畸形,肩峰明顯突出,肩峰下空虛。在腋下、喙突下或鎖骨下可摸到肱骨頭。傷肢輕度外展,不能貼緊胸壁,如肘部貼于胸前時,手掌不能同時接觸對側肩部(Dugas征,即搭肩試驗陽性)。上臂外側貼放一直尺可同時接觸到肩峰與肱骨外上踝(直尺試驗)。
二、肩關節脫位影像學表現
X線征象是構成肩關節的肩腫骨、肩盂和肱骨頭的兩關節面失去正常平行的關系。按肱骨頭分離的程度和方向,分為以下幾型:
1.肩關節半脫位:關節間隙上寬下窄。肱骨頭下移,尚有一半的肱骨頭對向肩盂。
2.肩關節前脫位:最多見。其中以喙突下脫位尤為常見。正位片可見肱骨頭與肩盂和肩胛頸重疊,位于喙突下0.5cm-1.0cm 處。肱骨頭呈外旋位,肱骨干輕度外展。肱骨頭鎖骨下脫位和盂下脫位較少見。
3.肩關節后脫位:少見。值得注意的是正位片肱骨頭與肩盂的對位關系尚好,關節間隙存在,極易漏診。只有在側位片或腋位片才能顯示肱骨頭向后脫出,位于肩盂后方。
溫馨提示:應注意檢查有無合并癥,肩關節有脫位病例約30~40%合并大結節骨折,也可發生肱骨外科頸骨折,或肱骨頭壓縮骨折,有時合并關節囊或肩胛盂緣自前面附著處撕脫,愈合不佳可引起習慣性脫位。肱二頭肌長頭肌腱可向后滑脫,造成關節復位障礙。腋神經或臂叢神經內側束可被肱骨頭壓迫或牽拉,引起神經功能障礙,也可以損傷腋動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