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性結腸炎是結腸炎的一種,是慢性結腸炎未及時治療或治療不徹底導致的衍生病。潰瘍性結腸炎的癥狀很多,治療上需要全面考慮,方能有效控制。目前認為本病與遺傳因素有關,以自身免疫機制為根本,感染、神經因素為誘因。
一、按臨床表現和過程可分四種類型
1、初發型
癥狀輕重不一,既往無潰結史,可轉變為慢性復發型或慢性持續型。
2、慢性復發型
癥狀較輕,臨床上最多見,治療后常有長短不一的緩解期。復發高峰多在春秋季,而夏季較少。在發作期結腸鏡檢查,有典型的潰結病變,而緩解期檢查僅見輕度充血、水腫,黏膜活檢為慢性炎癥,易誤為腸易激綜合征。有的患者可轉為慢性持續型。
3、慢性持續型
起病后常持續有輕重不等的腹瀉、間斷血便、腹痛及全身癥狀,持續數周至數年,其間可有急性發作。本型病變范圍較廣,結腸病變呈進行性,并發癥多,急性發作時癥狀嚴重,需行手術治療。
4、急性暴發型
國內報道較少,約占潰結的2.6%,國外報道占20%。多見于青少年,起病急驟,全身及局部癥狀均嚴重,高熱、腹瀉每天20~30次,便血量多,可致貧血、脫水與電解質紊亂、低蛋白血癥,衰弱消瘦,并易發生中毒性結腸擴張,腸穿孔及腹膜炎,常需緊急手術,病死率高。
二、主要癥狀
1、腹瀉
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一般均有腹瀉、輕重程度不一,輕者每口徘便2—3次,或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患者排便頻繁,可1—2小時一次。糞質多糊狀,混有威液,膿血,也可只排默液、膿血而無糞質,里急后重常見。
2、腹痛
輕型或緩解期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可無腹痛或儀有腹部不適。一般腹痛只為輕度或中度,多為痙攣性痛,常局限于左下腹或下腹陣痛.亦可遍及全腹。有疼痛—便意便后緩解規律。重癥病人,病變侵及腹膜時,可引起持續劇烈腹痛。
3、小量便血
重者可呈大量便血或血水樣便。腹痛多局限左下腹或下腹部,輕癥者亦可無腹痛,隨病情發展腹痛加劇,排便后可緩解。里急后重系由于炎癥刺激直腸所致,并常有骶部不適。消化不良時常表現厭食、飽脹、噯氣、上腹不適、惡心、嘔吐等。全身表現多見于急性暴發型重癥患者,出現發熱、水電解質失衡、維生素、蛋白質丟失、貧血、體重下降等。
4、全身性表現
輕者不明顯,重癥時可有發熱、心率加速等毒性癥狀。病程進展與惡化者可出現衰弱、消瘦、貧血、水與電解質平衡紊亂、低白蛋白血癥及營養障礙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