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腦癱的時候,首先要知道的一點就是要搞清楚腦癱到底是如何發生的,這對于我們治療來說很關鍵,我們只有弄清了源頭,才能夠在治療的時候,將其根除。下面就給大家說一下引起腦癱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腦癱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腦性癱瘓的原因很多,但找不到原因者可能達1/3以上。有時一些病例也可能存在多種因素。
產前因素最常見,包括遺傳和染色體疾病、先天性感染、腦發育畸形或發育不良、胎兒腦缺血缺氧致腦室周圍白質軟化或基底節受損等。圍產因素指發生在分娩開始到生后一周內的腦損傷,包括腦水腫、新生兒休克、腦內出血、敗血癥或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缺血缺氧性腦病等。圍產因素可能是引起早產兒腦癱的重要原因。晚期新生兒以后的因素包括從1周至3或4歲間發生的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腦血管病、頭顱外傷、中毒等各種引起的非進行性腦損傷的病因。
早產和宮內發育遲緩雖然不是腦癱的直接原因,但它們是腦癱的重要的高危因素。母親宮內炎癥或絨毛膜羊膜炎,作為一項潛在的危險因素已經越來越被引起重視。
病理改變與病因及發育中的腦對各種致病因素的易損傷性有關。妊娠早期致病因素主要引起神經元增殖和移行異常,可發生無腦回、巨腦回、多小腦回、腦裂畸形及神經元異位。
在早產兒中最常見的病理改變是腦室周圍白質軟化和腦室周圍出血性梗塞。足月兒中的病理類型復雜多樣,常與缺氧缺血性腦損傷有關。大理石狀態則是在基底節和丘腦中出現神經元丟失和神經膠質增生,并伴有髓鞘化增加,從而呈現出大理石樣紋理,是核黃疸的典型改變,也見于缺氧缺血性腦損傷。
腦癱患兒以早產兒居多,常見的腦癱類型有如下三種:
(1)先天性雙側痙攣性癱瘓。這類腦癱兒最典型而多見。如病兒的雙下肢用力伸直而內收,經常左右交叉;多數病兒幾歲后逐漸學會走路,雙足尖伸直,走路時雙足尖著地,因雙下肢內收,所以行走時呈剪刀步態。有些病情較輕的患兒,以后可能自己學會行走,但左右搖擺,以髖部帶動下肢運動;病情嚴重的病兒,可能始終不能學會走路。病兒上肢多沒有異常,個別病兒只在做精細動作時不夠靈活,這些病兒的智力也基本正常。
(2)天性雙側偏癱。病兒表現為四肢痙攣性癱瘓,上肢比下肢嚴重,還常會伴有一些舌、咽喉部輕度麻痹癥狀,非常特殊的是上肢比下肢重;病兒常有一些不自主的動作,如扭動肢體,上肢最為明顯;病兒多顯得智力低下,個別還伴有癲癇發作。
(3)還有一種叫先天性松弛性雙側癱瘓。與以上兩種肢體強硬癱瘓者不同,表現為肢體關節活動范圍增大,肢體松軟無力,扶起時不能支持身體,甚至不能自己抬起頭,坐著時東倒西歪,頭部也隨意歪斜。這種病例較少見,預后更差,病兒自己難以學會行走。
引起腦癱的原因有哪些,這些都是我們在治療的時候,需要知道的一些知識了。大部分人都不清楚腦癱患者在治療的時候,需要從什么地方下手,這些很關鍵的一點。希望這些都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可以讓大家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