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中提起腳氣,很多人就開始紛紛大倒苦水,好像有無限的煩悶和憂愁,生活中能碰見很多患有腳氣的朋友,腳氣不是大病,但也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腳氣是由真菌引起的皮膚病,一般分為水皰型、間擦型和角化型三種。腳氣的發病往往伊始往往以水皰為主要皮膚損害,故水皰型最為常見。許多人一見腳上出水皰并伴有瘙癢,就自認為是腳氣并自行治療,隨便到藥店買來各種藥物進行外搽,甚至有些醫生也草率地做出“足癬”診斷,從而導致了愈治愈重,到最后時水皰累累,行走困難。
原來,除足癬(足癬【譯】:是由致病性真菌引起的足部皮膚病,具有傳染性)以外,引起腳上有水皰、瘙癢等癥狀的還有其他的皮膚病,像濕疹、汗皰疹、癬菌疹、接觸性皮炎等,其中濕疹與腳氣的病癥最為相似。足癬由真菌導致,需要抗真菌治療,而像濕疹等皮膚病則是由過敏反應引起,二者發病原因、發病機理均不相同,治療也大相徑庭。一旦用錯藥物,輕則無效,重則適得其反,癥狀加重,小病變大,影響工作和生活。所以,必須要足夠清楚去區分足癬和濕疹等疾病。
一般而言,每種皮膚病的皮膚損害都有其特征性,如同每個人的長相,完全相同者很少。只要仔細觀察或作必要的檢查,是完全可以區別開的。所以,患者如果患有類似水皰或瘙癢等癥狀時,要及時前往醫院就檢查,才能為治療作用正確判斷。
醫學上通常將腳氣分三型:糜爛型、水皰型、角化型腳氣。
1、糜爛型:好發于第三與第四,第四與第五趾間。初起趾間潮濕,浸漬發白或起小水皰,干涸脫屑后,剝去皮屑為濕潤、潮紅的糜爛面,有奇癢,易繼發感染。
2、水皰型:好發于足緣部。初起為壁厚飽滿的小水皰,有的可融合成大皰,皰液透明,周圍無紅暈。自覺奇癢,搔抓后常因繼發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3、角化型:好發于足跟。主要表現為皮膚粗厚而干燥,角化脫屑、搔癢,易發生皸裂。本型無水皰及化膿,病程緩慢,多年不愈,發生皸裂則疼痛難忍,妨礙行走。
在這個腳氣泛濫成災的社會里,我們要保持有一個健康的雙腳,才能夠以更好的狀態融入生活。專家將在線為您解答疑問,在此祝您身體健康快樂!
溫馨提示:根據致病菌及患者皮膚敏感程度的不同,自覺癥狀差別很大,可為瘙癢劇烈,也可無任何癥狀,病程較長的病人,易并發甲癬。
【參考文獻:《簡明皮膚病診療手冊》《腳氣的治療》《常見皮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