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腳氣產生的氣味讓人厭煩,患者有很大的心理負擔并伴有自卑感,嚴重影響工作和學習,多了解些腳氣的診斷常識,可以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下面我們一起看看腳氣的鑒別診斷方法介紹。
1、水皰型腳氣的鑒別診斷
(1)汗皰型。臨床上,水皰型足癬與汗皰疹都有位于表皮深處散在或聚集的成群水皰,并伴有手足多汗等癥狀。容易將兩者相混淆。
汗皰疹(汗皰疹【譯】:一種發生于掌跖、趾(指)側、趾(指)間的復發性炎癥疾病)常伴有手足多汗,夏日多見。它是皮膚的濕疹樣反應。精神緊張、抑郁常是本病促發因素。局部病灶的癬菌感染(導致癬菌疹)、接觸物的刺激、過敏、個人體質、神經系統功能失調等均與本病的發生有關。
汗皰疹的典型皮疹為多數粟米到米粒大小深在性水皰,呈半球形,略高出皮面,分散或成群發生在掌跖、指趾側面與指趾間。跖部分布相對較少見,往往對稱。水皰早期透明,以后變渾濁。鄰近水皰可相互融合成豌豆大小或更大的水皰。水皰一般不自行破裂,2-3周內多自行吸收消退,形成領圈狀脫屑?;蛞蛏ψザ砥っ撀?、結痂,嚴重時整個手掌呈彌漫性脫屑。自覺灼熱、瘙癢,易復發。病程可持續數周、數月不等。有些病例往往每年定期發作,經過數年后可自行痊愈。汗皰疹發病一般是雙側對稱。真菌學檢查陰性是鑒別于足癬的重要手段之一。
汗皰疹與水皰型手足癬的病因不同,故治療方法亦不相同。汗皰疹的治療原則是減少手足多汗,避免精神緊張和情緒激動??蛇m當應用鎮靜劑、抗組胺制劑如氧苯那敏等。必要時應用阿托品、6-542等抗膽堿藥物。早期水皰性損害可外用止癢收斂洗劑,如方法1:用消毒過的針挑破水皰涂上居維那兒(愈霸)。方法2:復方醋酸鋁溶液或復方硫酸酮溶液稀釋后局部濕敷。已經剝脫干燥疼痛者,可外用20%尿素脂,或2%水楊酸軟膏等。
(2)掌跖膿皰病。掌跖膿皰病一一種病因不明,僅發生于掌跖、發生成簇的無菌性表皮內膿皰為特征的慢性復發性疾病。妊娠、創傷、內分泌疾病和對各種局部治療的反應均可作為刺激因子而激發本病。
本病多見于中年女性。與氣候、職業、環境等因素無明顯相關性。皮疹常發生掌跖的中央部位和掌大小魚際,可逐漸蔓延到掌跖各處及其側面,包括指趾的屈面。但指趾蹼及指趾甲不受累及是特征。原發損害是局限在邊界不清的紅斑基底上的角質下層表皮內膿皰或水皰。水皰由針尖大小不斷增大,中心出現小黃點,外面透明,黃點向外擴展,在數小時內迅速變成膿皰。膿皰直徑約2-5厘米。經過2-3天到2周,膿皰即干燥結痂變成棕色鱗屑而脫落。繼之新的成簇膿皰又相繼出現,往往最后發生在斑片的邊緣。膿皰亦可在正常皮膚上出現,但迅速被紅斑和鱗屑所圍繞。紅斑可彌漫性增大,亦可被正常皮膚分隔而孤立存在。病情穩定時以潮紅、脫屑為主,有時干裂、疼痛,但常呈周期性急性發作。如此反復發作可達數十年。掌跖部皮膚增厚、發紅,表面有大量鱗屑剝脫。半數患者在皮疹加劇前有嚴重的掌跖瘙癢,少數患者有疼痛和腫脹,沒有全身癥狀。病變做真菌檢查學檢查陰性。
本病治療可采用雷公藤多甙片、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劑,也可用氨苯砜。如急性發作上述諸藥不能控制,可試用小劑量糖皮質激素,但停藥易復發。局部可試用皮質類固醇激素軟膏等。
2、浸漬糜爛型腳氣的鑒診斷別
急性濕疹亦可有糜爛滲液、皮膚浸漬等,與本型足癬相類似。濕疹是一種與過敏因素有關的疾病,病中或許能找到可疑過敏物。同時濕疹的皮疹多形性,可有粟米大小丘疹、水皰、糜爛滲液、結痂、浸漬等情況同時存在。發病一般對稱性,以暴露部位多見。往往全身各處均可發生類似皮疹,不僅限于足部。在肥皂洗、熱水燙、飲酒、刺激性飲食后常加重。病情反復發作,多次發作后可逐漸轉變為厚、浸潤、粗糙和苔癬樣病變等而轉變為慢性濕疹。局部真菌檢查陰性抗過敏治療有效。轉變為慢性濕疹時,有時因干燥而開裂,需與角化過度型腳氣鑒別。
3、丘疹鱗屑型腳氣的鑒別診斷
剝脫性角質松解癥是始發于掌跖、以鱗屑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疾病。若病變僅發生于足跖部時需與丘疹鱗屑型足癬鑒別。
剝脫性角質松解癥多見于青壯年。皮損初起時為針尖大小白色斑點,為各部分表皮角質層與其下組織分離而形成。以后向四周逐漸擴大,像干癟的水皰皰壁,中央容易自然破裂或被撕落形成薄紙樣的鱗屑。鱗屑下皮膚基本完全正常,沒有炎癥現象。新的脫屑點不斷增多、擴大、相互融合,累及整個掌跖,使在掌跖部形成一片征鱗屑斑。約2-3周鱗屑自然脫落而痊愈。但常會復發,有時一年疼痛等不適感。皮損主要分布于掌跖部,也見于指趾側面。脫屑嚴重時可外用滋潤的霜或軟膏,以減輕較干燥不適的患者癥狀。
而丘疹鱗屑型腳氣四季均可發病,夏季為重。鱗屑為小片狀,同時伴有炎癥現象而常有小丘疹等其他皮損存在。皮損一般分布不對稱,一般不能自愈。真菌檢查可陽性??拐婢幬镏委熆扇?。
4、角化過度型腳氣的鑒別診斷
角化過度型腳氣和掌跖角化證均有皮膚角化過度、增厚和皸裂引起疼痛的癥狀,臨床上鑒別診斷尤為重要。
掌跖角化癥是由于掌跖增厚。它是一種遺傳性疾病。發病于出生時或出生后不久,常在出生后3-12個月發生,2歲時已能明顯察覺。隨著年齡增長,癥狀日趨嚴重,癥狀輕者僅有掌跖局部皮膚粗糙,嚴重者在掌跨部出現彌漫性青紫色紅斑的基礎上,伴有不同程度的角化過度,形成境界清楚的堅硬角質斑塊。表面光滑,對稱分布。受累區與正常皮膚僅隔以狹窄的紅斑,患部常彈性消失而發生皸裂,嚴重患者掌跖如樹皮狀,常因手足皸裂疼痛而致手足活動困難,在寒冷季節,上述癥狀加重更加明顯。損害基本上嚴格局限于掌跖部,掌和跖可單獨受累,也可同時同樣受累。局部一般無炎癥,有時趾、指甲增厚、變形,往往伴有多汗癥狀。皮損局部真菌檢查陰性。
掌跖角化癥往往有家族史,家庭各個成員的嚴重程度不同。一旦得病,終生存在。并可因創傷而加重,無特效治療方法。局部可試用角質溶解劑和保護劑等,抗真菌藥物治療無效。
溫馨提示:腳氣在夏天發病率高,治療不妥當易引起并發癥,而且還極易傳染給他人,因此,腳氣的早期治療是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簡明皮膚病診療手冊》《腳氣的治療》《常見皮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