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快餐、街邊小吃已經成為現代人的常見飲食,不良的食品衛生,給細菌、病毒侵入腸胃提供了有利機會,導致人們很容易患上如急性腸炎這樣的疾病,一旦患病則會出現上吐下瀉、劇烈腹痛等癥狀,甚是折磨,只有盡早診治才是王道。
急性腸炎的中醫辯證診斷
1、食滯胃腸
證候
惡心厭食,得食愈甚,吐后反快;腹痛,瀉下穢臭,急迫不爽,然瀉后痛減;苔厚膩,脈滑實。
證候分析
飲食不節,特別是誤食餿腐食物或貪食生冷,暴飲暴食,使宿食內停,阻滯腸胃,宿食不化,則濁氣上逆而暖腐酸臭;宿食下注,則瀉下臭如敗卵;著瀉后腐餿外出,則腹痛減輕;舌苔厚膩、脈滑是宿食內停之象。
2、腸胃濕熱
證候
病起急驟,惡心頻發,嘔吐吞酸,脘腹陣作,瀉下急迫,便行不爽,糞色黃褐色臭,舌苔黃膩,脈儒數或滑數。
證候分析
腸胃濕熱,多見于夏季,暑熱夾濕,傷及脾胃,內擾胃府,濁氣上逆則惡心、嘔吐;腸中有熱,則瀉下急迫;濕濁中阻,氣機不利則脘腹陣痛,苔黃膩,脈滑數為濕熱之證。
3、寒濕阻滯
證候
嘔吐清水、惡心、腹瀉如水,腹痛腸鳴,惡寒發熱,全身酸痛,苔薄白或白膩,脈儒。
證候分析
夏秋之際,貪涼露宿,寒濕入侵,寒邪穢氣,郁遏中焦,使脾胃受損,則現嘔吐、泄瀉清稀甚至如清水樣;若寒濕內盛,脾胃氣機受損,則腹痛腸鳴(腸鳴【譯】:腹中胃腸蠕動漉漉作響的癥狀。在正常情況下,腸鳴聲低弱而和緩,一般難以聞及。),若邪束肌表,營衛失和,則發熱惡寒,頭痛身痛;苔白膩,脈孺或浮,為寒濕蘊阻之象。
4、脾胃虛弱
證候
稟賦不足,素體脾虛,飲食稍有不慎即易吐瀉,大使溏薄,嘔吐清水,且時作時休,伴有面色不華,乏力倦怠,舌淡,脈儒弱。
證候分析
素體脾胃虛弱,水谷腐熟運化不及,飲食稍有不慎則脾虛愈甚,吐瀉交作、久瀉不止;氣血來源不足,故面色萎黃,肢軟乏力;舌苔薄自,脈細弱為脾胃虛弱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