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分泌失調不孕簡介
內分泌失調不孕是指內分泌失調而導致的女性不孕,其實正常排卵周期的建立需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正常。其中任何一個部位功能障礙都可能導致不排卵,因而引起無月經、月經稀發、功血等,進行可能導致不孕癥,由這種內分泌原因導致的不孕癥即內分泌失調性不孕。
醫學解釋,體內有內分泌系統,分泌各種激素和神經系統一起調節人體的代謝和生理功能。正常情況下各種激素是保持平衡的,如因某種原因使這種平衡打破了(某種激素過多或過少)這就造成內分泌失調,會引起相應的臨床表現。而內分泌失調是導致不孕癥的重要原因。
內分泌失調與情緒因素使女性下丘腦-垂體-卵巢性腺軸激素分泌過多或過少;新陳代謝功能紊亂等有關;以至于出現以下疾病造成不孕:排卵障礙、閉經、多囊卵巢綜合癥、多毛癥與男性化、高催乳血癥、黃體功能不全、功能性子宮出血、排卵期出血、卵巢功能不全、卵巢早衰等。其中排卵障礙比較常見。
內分泌失調性不孕的病因復雜繁多,但是其主要目的還是要導致排卵功能異常、造成黃體功能紊亂等。因此,只有確診導致不孕的內分泌病因才能更好的進行治療,明確病因后,再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其目的就是重新誘發排卵,保證黃體功能。
內分泌作為人體的生理機能調控者,利用它分泌的激素在人體發揮作用,意義重大。而一旦出現內分泌激素過少或過多,新陳代謝變得紊亂,就會造成內分泌失調,出現內分泌疾病,自然也會造成嚴重的后果。
內分泌發生失調其實是與下丘腦至垂體至卵巢這條性腺軸分泌激素量有關,也與新陳代謝功能紊亂等有關。如果發生下丘腦功能性和器質性障礙、垂體功能障礙和垂體腺瘤以及卵巢功能障礙,都會導致卵巢不排卵,從而引發不孕。通常癥狀表現為月經稀少或斷經、功血等。
內分泌失調性不孕在檢查的時候會明顯發現兩側卵巢包膜增厚和變大,長期觀察還可發現患者會出現閉經、肥胖和體毛增多變粗變黑等細微特征。
內分泌失調不孕常見表現
黃體功能不全是內分泌失調性不孕最常見的表現。女性黃體功能不全對身體有許多的危害。
黃體功能不全主要表現為月經周期縮短但經期正常,經量正常或稍多,伴自然流產史。常需依靠輔助檢查確診。其實,大約有35%~40%的重復性流產是由黃體功能不全所致。 正常妊娠時卵子在受精后5~7d開始在子宮內膜植入著床,滋養層細胞開始分泌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HCG刺激卵巢黃體繼續發育長大,成為妊娠黃體,使孕酮持續產生。妊娠6周起黃體功能衰退時,胎盤滋養細胞合成孕酮開始。故妊娠6~7周時最易發生流產。
如黃體功能不全包括黃體壽命縮短,以及黃體分泌功能低下,以至孕酮分泌量不足,子宮內膜的分泌反應不良或早期妊娠后蛻膜反應不良,造成孕卵不易著床或著床后孕卵發育受到影響,導致流產。
黃體功能不全對女性生理影響大,女性出現黃體功能不全的癥狀需要及時到醫院治療。
內分泌失調不孕導致因素
1、排卵障礙
各種內分泌功能失調引起的排卵障礙均可直接造成不孕。
2、先天性性分化異常
主要包括雄激素過多,雄激素缺乏,雄激素功能異常等疾病。
3、內分泌因素引起的閉經
閉經是月經稀少的一種極度形式。可分為原發性閉經和繼發性閉經。原發性閉經是指女性18周歲后仍無月經來潮者;繼發性閉經是指曾有規則的月經,而由于某種原因造成停月經3個月以上者。
4、多囊卵巢綜合癥
具有月經紊亂、閉經、無排卵多毛、肥胖、不孕合并雙側卵巢增大呈多囊改變。
5、多毛癥與男性化
多毛癥是指女性與其同族同齡女性相比,或與其本人病前相比,毛發過度生長、變粗、變黑。
男性化是一種臨床綜合癥,是指女性除表現多毛外,尚有陰蒂肥大、肌肉發達、聲音低沉、面部痤瘡、男性型脫發、女性第二性征減退或消失以及閉經等。
多毛癥與男性化的發生是由于各種原因致體內雌激素水平不同程度增高或由于終未器官對雄激素的敏感性增高所致。
6、高催乳血癥
催乳素分泌異常過高的不孕或不育包括閉經、溢乳、月經過少與稀發,黃體功能不全以及排卵。
7、甲狀腺
甲狀腺功能亢進、減退、橋本氏甲狀腺炎等都會影響排卵引起不孕。
9、黃體功能不全
月經提前、淋漓不盡、宮血形成無排卵型月經等。
10、其它
糖尿病、腎上腺內分泌異常等也會影響卵巢排卵。
內分泌失調不孕發病原因
一、卵巢早衰
卵巢早衰是指不滿4歲(或35歲),因卵巢機能障礙而導致的閉經。具體包括初潮正常,4歲以內的閉經,高促性腺激素、低雌激素,卵巢活檢無卵泡存在。
二、閉經
引起閉經的原因很多。但從不孕的角度看最重要的是確定其閉經的程度,以便誘發排卵,使其妊娠。其分為兩種:
1、第一度閉經
無月經的患者初診時首先要進行孕激素試驗以區別其閉經的程度。黃體酮2mg肌注連續5~7d或安宮黃體酮1mg連服5~7d。觀察有無撤退性出血,有撤退性出血說明子宮內膜呈增生期改變,體內有一定水平的雌激素,有某種程度發育的卵泡存在,腦垂體具有分泌FSH機能,提示閉經可能是由于下丘腦機能障礙。
患者希望妊娠時宜首選克羅米芬療法。無生育要求婦女或青春期患者可在消退出血周期的第21天開始給黃體酮2mg肌注工安宮黃體酮1mg口服連服5d,以使每月誘發一次出血。這種治療法2~3個周期之后一部分病人可出現排卵周期。
每月一次出血可免除患者無月經所帶來的心理壓力。每月子宮內膜剝脫一次可避免雌激素長期刺激產生內膜增殖癥或誘發子宮內膜癌的危險。
2、第二度閉經
閉經患者給予孕激素以后無撤退性出血,再給予雌、孕激素聯合序貫療法才有撤退性出血者稱為二度閉經。此時體內雌激素水平很低,子宮內膜無增殖性變化,卵泡基本不發育。
第二度無月經的治療原則是模仿正常月經周期激素分泌模式給予激素補充治療。常用人工周期療法,即月經第5天開始雌激素2d,接著給孕激素5d,每月一次。本療法有助于正常月經周期的恢復,可予防骨質疏松癥和生殖器官萎縮,改善更年期障礙癥狀。
三、高催乳素血癥
高催乳素血癥是指血中催乳激素(PRL)高于正常值。目前多認為它包括顯性高促乳素和潛在性高催乳素血癥。前者是指24h血中PRL持續升高,潛在性是指夜間睡眠時PRL值超過生理范圍或周期的某一時期一過性升高。
四、排卵障礙
正常排卵周期的建立需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正常。其中任何一個部位功能障礙都可能導致不排卵,因而引起無月經、月經稀發、功血等不孕。
無排卵癥的原因
1、下丘腦障礙分功能性及器質性兩類。前者包括特發性間腦性無月經,心因性無月經,功能性高催乳素血癥,神經性厭食癥;后者包括間腦部腫瘤,腦炎后,頭部外傷后。
2、垂體功能障礙垂體腺瘤,席漢綜合征,結核或梅毒肉芽腫。
3、卵巢功能障礙包括卵巢原發性閉經和繼發性閉經。前者包括特納癥候群等。后者包括卵巢早衰,卵巢的器質性損害,如放射線照射后功能喪失,腫瘤、炎癥所致之破壞。
五、高睪酮血癥
正常月經周期的卵泡期,血清睪酮濃度平均為.43ng/ml,高限為.68ng/ml,如超過.7ng/ml(=2.44nmol/L),即稱為高睪酮血癥,或高雄激素血癥。
病因
來源于多囊卵巢綜合征者約占34%,其次為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占29%,少數見于卵泡膜增生和腎上腺皮質增生;約28%來源不明。近有報道高胰島素血癥能刺激卵巢分泌大量的雄激素而成高睪酮血癥。
六、黃體化非破裂卵泡
黃體化非破裂卵泡是指內分泌學上顯示黃體化現象,但因卵泡不破裂,卵子不能排出的一種無排卵現象。其中與兩種因素有關:
1、中樞性因素;
2、局部性因素。
七、黃體機能不全
黃體機能不是指黃體分泌的雌、孕激素不足,子宮內膜的分泌性變化不充分。黃體機能不全常導致黃體期出血、妊卵著床障礙、不妊、習慣流產。
病因
正常黃體機能的維持有賴于下丘腦垂體卵巢性腺軸功能的完善,不僅黃體期,卵泡期出現異常也可致黃體功能障礙。目前一般認為黃體功能不全與下列因素有關:
1、卵泡期FSH分泌不足,卵泡液中FSH和雌二醇低值。
2、排卵期LH峰不充分。
3、黃體期LH分泌不足或其脈沖式分泌不充分。
4、子宮內膜細胞甾體激素受體異常,對黃體分泌的激素反應性低下,即使黃體功能正常,內膜發育不良。
八、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排除器質性病變和血液異常等病因,由于神經內分泌系調節紊亂引起的異常子宮出血稱為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病理生理
由于下丘腦垂體卵巢性腺軸功能紊亂,使子宮內膜反應異常,其組織學變化失去規律性,可以是從增殖期到分泌期的任何一個階段的改變。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者大部分為無排卵性出血,卵泡有某種程度的發育并持續存在,但不能排卵也無黃體形成,長期受雌激素作用的子宮內膜以破綻出血或消退出血的形式出血,量的多少,持續時間長短都不確定。
癥狀
1、排卵期出血排卵前由于雌激素水平的低落,在排卵期可見少量陰道出血。
2、月經前出血是由于黃體功能不全,雌、孕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3、月經后出血由于黃體退行緩慢、孕激素持續分泌造成的。
4、子宮內膜增殖癥所引起的出血由于卵泡持續存在并分泌一定量的雌激素致使子宮內膜異常增殖,子宮內膜多呈腺囊性增生過長。
5、子宮內膜成熟不全所致的出血由于雌、孕激素分泌失衡所引起的。
內分泌失調不孕女性內分泌失調癥狀
我們常常說到的女性內分泌紊亂,一般會出現如下癥狀。
1、肌膚惡化
上突然出現了很多黃斑、面色發暗、色斑,抹了不少的化妝品也無濟于事,其實這不只是單單的皮膚問題,這些色斑也是內分泌不穩定時再受到外界因素不良刺激引起的。
2、脾氣急躁
更年期女性經常會出現一些脾氣變得急躁,情緒變化較大的情況,出現出汗、脾氣變壞等,這可能是女性內分泌功能出現下降導致的。
3、婦科疾病
婦科內分泌疾病很常見,子宮內膜異位癥、月經量不規律、痛經、月經不調等都是婦科內分泌的疾病,還有一些乳腺疾病也和內分泌失調有關,有些面部色斑也是由于內分泌失調。
4、肥胖
“喝涼水都長肉”,很多人經常發出這樣的感慨。據內分泌科醫生介紹,這可能和本人的內分泌失調有關系,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不注意膳食平衡等飲食習慣也會對內分泌產生影響。
5、不孕
有的女性婚后多年,性生活正常,卻懷孕無望。去醫院檢查,醫生告之,先調調內分泌。究其原因,是因為內分泌失調,使得大腦皮層對內分泌的調節不靈;或是子宮內膜受損,對女性激素的反應不靈敏,反射性地影響內分泌的調節,降低了受孕成功的機會。
6、乳房
乳房脹痛、乳腺增生,其主要原因就是內分泌失調。乳房更重要的作用則是通過雌激素的分泌促進其生長發育,所以一旦內分泌失衡,紊亂,便容易形成乳腺增生及乳腺癌。
7、體毛
不論男女,體內的內分泌系統都會同時產生與釋放雄性激素與雌性激素,差別在于男生的雄性素較多,女性的雄性素較少,這樣才會產生各自的特征。但當體內的內分泌失調時,女性雄性激素分泌過多,就可能會有多毛的癥狀。
8、白發、早衰
白發早生也可能是個內分泌問題。另外,內分泌失調,尤其是性激素分泌減少,是導致人體衰老的重要原因。
內分泌失調不孕治療
一、促排卵治療
促排卵藥物種類繁多,通過不同機理產生效果。常用的促排卵藥物有克羅米酚、人類絕經期促性腺激素、促卵泡生長激素、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這些藥物的使用應是慎重的,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如果應用不當,不但不能達到治療效果,有時還會導致多胎妊娠、流產,甚至發生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這是一種可以導致胸水、腹水,肝、腎功能損害的嚴重疾病)。
二、B超監測排卵
在應用促排卵藥后或自然周期中,最好采取B超檢測排卵。即在月經周期第8—10天開始,觀察優勢卵泡的出現和發育,一直到排卵時,卵泡直徑約20毫米—24毫米(正常范圍是14毫米—28毫米),每個人在不同的月經周期卵泡的最大直徑大多相同。卵泡直徑小于17毫米,則妊娠的可能性很小。同時超聲監測還可以清晰觀察子宮內膜的厚度和形態,對預測妊娠有一定的作用。
三、加強黃體功能
部分內分泌性女性不孕是由黃體功能不足所致的,也有部分患者在應用促排卵治療后需要加強黃體功能,常用的藥物是天然黃體酮、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等。
四、預防流產
患者治療后妊娠,其發生流產的幾率也很高,適當應用黃體酮、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等治療可以降低其流產率,用藥要選擇對胎兒安全并且有效的保胎藥物。
五、對有合并有內科內分泌紊亂性疾病的患者,還要接受內科的治療,在內分泌狀態相對良好的時期懷孕,可以減少流產率及孕期并發癥的發生。
內分泌失調不孕并發癥狀
月經前出血
主要是由于黃體功能不全,雌、孕激素分泌不充足造成的。主要是內分泌失調性不孕的其中一種癥狀。
排卵期出血
由于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在排卵期出現了少量的陰道出血。
宮內膜成熟不全
是由于雌、孕激素分泌失衡而導致的。
子宮內膜增殖癥
導致出血是因為卵泡一種存在并且分泌一定量的雌激素導致子宮內膜異常增殖,子宮內膜大部分表現為腺囊性增生過長。
內分泌失調癥狀
皮膚病變
“我最大的遺憾是臉上有黃褐斑,去做激光美容多次,手術之后又悄悄爬上來。后來通過調整內分泌,臉上的斑點慢慢變淡了。”
分析
約為28.2%患此癥的中青年女性是因為內分泌失調而引起的皮膚色素沉著而長斑,抹了化妝品也無濟于事,其實這不單單只是皮膚問題,其病因主要是體內激素的失調所致。
祖國醫學認為因腎功能失調,或沖任不和致水氣泛濫,色素斑見于前額者為水氣侵脾,見于兩顴者為水氣犯肝或肺,見于鼻旁之三角區附近為水氣侵脾。
乳房疾病
小張生完孩子5年,夫妻離異后過了一段單身的日子。小張感到胸部不像以前那樣飽滿,逐漸開始萎縮,于是開始口服雌激素。去年新交了個男朋友,親熱時小張發現自己胸部有觸痛,被查出患有乳腺增生。
分析
內分泌失調引起的乳房疾病有乳腺發育不良、乳腺增生等,三十歲以上的女性患病率高達38.8%~49.3%。前者是由于女性荷爾蒙(雌性類激素)分泌不足,后者則是因雌激素分泌過多所致。
性欲減退
軟件公司里剛升了高職的黃女士最近總是心緒不寧,才30歲房事時就已經激情不在。她不是拒絕丈夫,就是應付著丈夫的撫愛,在單位她經常會忘記一些曾熟記的文件密碼。她有時想象自己站在一座高聳的立交橋上,有一種疲累得要墜下去的感覺。
分析
身體的各種激素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變化。在一般情況下,生活壓力,工作困惑,使得身體各種激素失去平衡,影響了性生活的質量。這時候調整內分泌很重要。
而立之年長痘
陳小姐,30歲,早不是豆蔻年華。但令她感到疑惑的是平滑的臉上最近長了痘痘,被老公心疼地喻為“可憐太太的第二青春期”。她以為是對臉部呵護不夠,于是一周里她不停地洗臉、抹油、拍打,結果痘痘越洗越旺盛。她只有自嘲地說,自己的一生比別人多一個青春期,也不錯。
分析
精神壓力和過度疲勞的女性,本身體內雌激素就不容易平衡,而長期熬夜勞累時,腎上腺會分泌對抗壓力的皮脂酮,它類似雄性激素,會影響毛孔的代謝,于是痘痘不可避免。有的人還會長出“胡須”,對愛美的女性來說無法忍受。
脫發
李小姐暫時不想要孩子,所以一直口服避孕藥。每天早上起床梳頭都要掉很多的頭發,她才23歲,看著心愛的秀發一根根的離去,她的心都快碎了。
分析
凡是體內激素分泌失調而導致的脫發,統稱為內分泌失調性脫發。產后、更年期、口服避孕藥等情況,在一定時期內都會造導致雌激素不足而脫發。女性長期服用避孕藥會人為地增加體內雌性激素的水平,從而把人體自身平衡調節功能打亂,造成雌激素不足而脫發
更年期綜合征
蔡女士是一個45歲的全職太太,從去年起就感覺到渾身不適,經常發脾氣,乳房也慢慢失去了彈性,為此而很煩惱。
分析
女性經常會出現脾氣急躁,情緒變化波動的情況,這大多是女性內分泌功能下降導致的。女性到了更年期,卵巢功能逐漸減退,由于功能衰退引起體內內分泌物失調。更年期是女性一生之中必經的生理過程,處于這個時期的女性應該消除恐懼心理,調節情志,心態保持平穩,逐漸適應這種生理變化。
肥胖
林女士以前并不是很胖,工作后很辛苦,壓力也很大,體重卻比以前增加了許多,而且竟達到了肥胖的指標。經檢查多項內分泌指標不正常。
分析
據人體內分泌專家介紹,正常人即使營養吸入量過多,也并不會相應增加體重,而是通過激素自動調節,增加產熱,把多余的糖分消耗掉,保持體重在正常狀態。由于各方面的壓力過大等因素導致內分泌失調,代謝紊亂,促使體內葡萄糖轉變為脂肪和抑制脂肪分解的激素增多,體內多余的糖分轉化成脂肪堆積起來。
內分泌失調不孕預防保健
內分泌失調是現代女性經常會遇到的疾病,此病可大可小,輕則臉部長色斑,脾氣急躁;重則月經不調、身體不適、甚至引起不孕。國人向來講究延續后代,因此預防內分泌失調性不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泡澡是維持身心健康平衡的簡單而有效的方法之一。在高溫下反復入浴能促進血管的擴張和收縮,增強血液循環。對于條件所限者,也可以試試用熱水泡腳,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
2、多吃黃豆和豆制品。黃豆和豆制品含有大量植物雌性激素,而黃豆甚至可以改變身體內的激素分泌量,平衡體內的雌激素作用。
3、盡量少熬夜,疲勞時要做下按摩。熬夜會直接導致新陳代謝失調,而在身體感到疲勞的時候,通過正確的按摩手法,能加速代謝,保持血液循環。
另外,對于化學調味料以及脂肪盡量少食用。不然體內毒素過多,直接就造成內分泌失調了。利用體育鍛煉可以有效燃燒脂肪。通過這些預防措施,就可以預防內分泌失調性不孕了。
內分泌失調不孕中西醫調理
“內分泌失調”代表荷爾蒙的不穩定狀態,如何調理,防止內分泌失調,中西醫給出了不同參考建議。
西醫
對于內分泌的失調問題,西醫的指導原則當然是調節內分泌,使之重新達至平衡。針對不同的病因、癥狀及體質、嚴重程度,會有不同的應對方法。通常對激素分泌過多造成的功能亢進,以抑制、消減為原則,可以采取手術切除內分泌腫瘤,或用藥物抑制激素的分泌和合成;對激素分泌過少造成的失調,原則上是補充其不足,包括補充生理劑量激素,器官移植等。
中醫
從中醫上來說,內分泌失調是陰虛的表現,是由氣血淤滯所造成。淤血滯留體內、脈絡受阻、外毒入侵人體、產后惡露不下等都可能會引致氣血淤滯。很多女性常見病,其實都是由于內分泌失調所引起。
因此,治療這些病癥,要從調節內分泌入手,令氣血通暢,使精血滋養全身,促進血液循環,由內而外的全面調理。根據中醫的辨證施治原則,對功能亢進者應多注意養陰治療,而對于功能減退者往往表現有氣血兩虛、腎虛等,一般是給予補血益氣,補腎等治療,使情況得以改善。
內分泌失調不孕生活習慣
1、改變飲食,少吃油炸食品,動物脂肪,甜食及刺激性食品,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多吃粗糧、黑黃豆,多吃核桃、黑芝蔴、黑木耳、蘑菇。平時可多飲用綠茶,多吃粗纖維含量高的水果及蔬菜等。
2、生活起居要有規律,平時要勞逸結合,充足睡眼,少熬夜;適當的進行快走、慢跑的運動,有條件可以健身房去舒展自己的身體。
3、保持良好的心態,因為特殊的生理及心理特性,會出現獨特的情緒表現,焦慮、憤怒、抑郁等。所以要保持穩定的情緒及心境,以減輕生理周期前后身體上的變化,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尤其是更年期的婦女,更要學會轉移自己的不良情緒。比如:聽音樂就是一種很好的放松方式,和朋友聊天、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等等。
4、不要濫用避孕藥物及含雌激素等美容用品。
5、避免人工流產,產婦應哺乳。
內分泌失調不孕危害
1、脾氣急躁
更年期女性經常會出現一些脾氣變得急躁,情緒變化較大的情況,出現出汗、脾氣變壞等,這可能是女性內分泌功能出現下降導致的。
2、肥胖
很多人經常發出這樣的感慨。據內分泌科醫生介紹,這可能和本人的內分泌失調(內分泌紊亂)有關系,高熱量、高脂肪的食品,不留意膳食平衡等飲食習慣也會對內分泌產生影響。
3、肌膚惡化
很多女性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亮麗的臉上忽然出現了很多黃斑、色斑,抹了不少的化妝品也無濟于事,實在這不只是單單的皮膚問題,這些色斑也是內分泌不穩定時再受到外界因素不良刺激引起的。
4、婦科疾病
婦科內分泌疾病很常見,不育不孕、子宮內膜異位癥、痛經、月經不調(也稱月經失調)等都是婦科內分泌的疾病,還有一些乳腺疾病也和內分泌失調(內分泌紊亂)有關,有些面部色斑也是由于婦科疾病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