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嘶啞是慢性喉炎最主要的癥狀,聲音變低沉,粗糙,晨起癥狀較重,以后隨活動增加,咳出喉部分泌物而逐漸好轉,次晨又變差,禁聲后聲嘶減輕,多講話又使癥狀加重,呈間歇性,日久演變為持續性。
1、聲帶良性病變
各種聲帶良性病變如聲帶小結、聲帶息肉、聲帶黏膜下囊腫、黏膜下血腫、接觸性潰瘍及肉芽腫、血管瘤、神經纖維瘤、淀粉樣變、脂肪瘤、軟骨瘤等。上述聲帶良性病變也可臨床表現為聲嘶,伴有用聲后聲嘶加重、喉部不適感及喉痛,聲嘶病史較長,病程通常超過3個月,行間接喉鏡、纖維喉鏡或電子喉鏡檢查可見相應的聲帶病變,結合病理檢查,可明確診斷。
2、喉癌前病變
喉癌前病變是指一類比正常喉黏膜更易發生癌變(但非必然)的疾病,包括喉白斑病、成人喉乳頭狀瘤、喉角化癥、喉厚皮病及部分慢性喉炎伴上皮不典型增生者等。喉癌前病變通常病程較長,癥狀可逐漸加重,間接喉鏡、直接喉鏡或纖維喉鏡檢查可見相應喉部病變,結合病理檢查,可明確診斷。
喉白斑病是指喉黏膜上的片狀角化增生性病變,多見于聲帶。可能與吸煙、用聲不當、慢性炎性刺激或維生素缺乏相關。主要病理學變化是喉黏膜上皮增生伴有不全角化,黏膜下組織有輕度增生。主要癥狀是聲嘶,喉鏡下見聲帶表面或前邊緣的前、中三分之一處有表面平整的白色斑片狀隆起,范圍局限,不易去除,聲帶運動良好。
成人喉乳頭狀瘤發病原因尚不明確,可能和人乳頭狀瘤病毒感染相關。喉乳頭狀瘤是來自喉上皮組織的腫瘤,由多層鱗狀上皮及其下的結締組織向表面呈乳頭狀突出增長,成人易單發于一側聲帶邊緣或聲帶,較易惡變。臨床表現為聲嘶,晚期也可出現呼吸困難,查體見喉部新生物,其外表粗糙,呈淡紅色。
3、喉部惡性腫瘤
喉部惡性腫瘤包括喉鱗狀細胞癌、腺癌、基底細胞癌、低分化癌、淋巴瘤等,其中以喉鱗狀細胞癌(喉癌)最為常見,約占90%。喉惡性腫瘤在發病初期也表現為聲嘶、喉部不適感,查體可見喉部新生物,還應行病理學檢查進一步明確診斷。
4、聲帶運動障礙
正常狀態下,包括聲帶在內的喉部肌肉由喉部神經支配,聲帶可根據不同的喉生理需要而處于不同的位置。當出現支配聲帶的運動神經發生麻痹、喉肌病變、環杓關節炎或環杓關節脫位時,聲帶運動能力將不同程度受限,聲帶將同時發生變位,表現為聲嘶。單側聲帶麻痹時,間接喉鏡、纖維喉鏡或電子喉鏡檢查可見發生病變的聲帶運動障礙,吸氣時聲帶不能外展,而健側聲帶外展正常,發聲時聲門仍能閉合;雙側聲帶麻痹時雙側聲帶運動受限,出現嚴重呼吸困難。根據患者的病史及查體表現可初步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