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統疾病病原學檢查作用
1 它能確定有無肺部感染;
2 通過明確病原體,確立肺部感染診斷;
3 通過病原體培養,藥敏試驗,判斷細菌的耐藥性,并指導臨床醫生合理使用抗生素;
4 通過比較前后病原學的檢查結果,判斷抗生素的治療效果。
一、人體主要的正常菌群
口腔的正常菌群;鼻咽腔的正常菌群;咽喉的正常菌群。
二、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變遷和復雜化
40~50年代,肺炎致病菌中有85~90%為肺炎鏈球菌,對青霉素敏感性高。至60年代,金葡菌感染的比率增加。近30余年,肺炎鏈球菌的比例不斷下降,而G-桿菌肺炎顯著增加,器官移植、艾滋病及其他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病人除常見病原體感染外,尚可見許多特殊病原體,如卡氏肺孢子蟲、巨細胞病毒、弓形體、隱孢子蟲、隱球菌、奴卡菌、鳥型分支桿菌等。過去僅感染于動物的某些病原體,現在也可感染人。肺真菌、病毒、支原體、衣原體的感染也有上升趨勢。
標本采集
(一)痰液標本采集
常用方法是收集標本前,讓患者用清水或生理鹽水嗽口數次,再用3%的雙氧水漱口一次,以便去除口腔內的寄生菌,再讓患者用清水或生理鹽水漱口數次,再用3%的雙氧水漱口一次,以便去除口腔內的寄生菌,再讓患者用力咳出深部的痰液,盛于無菌容器內立即送檢。
口痰標本的收集
作結核桿菌檢查時,宜留取12h~24h痰液,經漂浮濃集后涂片作抗酸染色或結核桿菌培養檢查。對無痰或少痰患者,可采用氣溶法進行導痰。目前常用超聲霧化吸入生理鹽水或15%鹽水加20%丙烯乙醇溶液,使氣管內痰液稀釋,易于咳出。另外,痰液標本的采集以晨痰為佳,因為此時患者咳出的痰液較多,其中細菌含量也較高。
咽拭子取痰
標本采集前數小時不得用消毒藥物漱口或涂抹病灶局部。用棉拭子采集咽喉部的痰液標本時小心、準確,避免觸及舌、口腔粘膜和唾液,以防污染。取得標本后應立即送檢。咽拭子發現多量的肺炎鏈球菌、流感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桿菌等致病菌時,??紤]可能有感染存在經環甲膜穿刺吸痰方法是借套管針自環甲膜插入消毒塑料管抽吸痰液或分泌物,作病原體培養,由于不受口咽部病原體的污染,因此它可較準確地反映下呼吸道和肺部感染的真實情況。該方法簡便實用,陽性率高,假陽性率約20%,定量培養可區別假陽性。但該法有輕微創傷。并發癥包括皮下氣腫、氣管內出血,但發生率極低,且不嚴重。有出血傾向、凝血機制障礙者及嚴重心血管疾病者禁用。
經纖維支氣管鏡采集痰液標本
主要是通過對常規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加以改進,使用具有防污染功能的特殊器具來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并對樣本加以比較精細的實驗室處理,以提高病原學診斷的敏感性與特異性。
經纖維支氣管鏡采集痰液標本
保護性標本刷(protected specimen brush, PSB)。將PSB從纖維支氣管鏡拔出后,經無菌處理并稀釋后,取原液和稀釋液分別接種于不同的培養基,再根據菌落數和稀釋倍數推算原液細菌濃度。用PSB采樣所得菌量>103CFU/ml,對未經抗生素治療的患者有病原學診斷意義,而<103CFU/ml則可見于混合感染,已用抗生素治療的患者,或者為標本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