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皰疹與水皰型腳氣是兩種不同的疾病。臨床上,水疤型腳氣與汗皰疹都有位于表皮深處散在或聚集的成群水皰,并伴有手足多汗等癥狀,有時容易將兩種疾病相混淆。
汗皰疹與腳氣的區別
汗皰疹又稱為出汗不良。是一種和精神因素有關的疾病。每逢春末夏初之時就開始發病,夏季加劇,入冬自愈,周而復始。皰疹在發生前,患部有麻剌感或灼熱感及不同程度的瘙癢。皰疹有米粒大小,呈半球狀,內含清澈漿液,發亮,多不自行破潰而漸吸收,千涸后形成脫皮,由其在指腹側蛻皮更為明顯,嚴重時露出紅色的新皮,此時常感疼痛。周圍皮膚正常,皰疹常為對稱發生于手掌及手指側緣,亦可發生在足跖及趾縫,有時一側癥狀較他側為顯著,但一般無炎癥反應。汗皰疹與水皰型腳氣的病因不同,聽以治療方法也不相同。
水皰型腳氣水皰大小不一,手癬時常為一側發生,水皰常不對稱,有炎癥時水皰則變為膿皰。此外,真菌檢查是鑒別診斷的重要手段之一。水皰型腳氣與汗皰疹及掌跖膿皰病的區別。腳氣病變部位,常見—廠主跖及足緣部,呈群集或散在的小水皰,伴有瘙癢,水皰位于表皮角質層之下,由于足跖部角質量較厚,水皰壁不易被穿破,周圍皮膚無紅暈,數天后吸收蛻皮。損害可不斷地向四周擴展蔓延,有時小水皰可融合成為大水皰。皰液澄清略呈黃白色。水皰型手癬臨床上表現與足癬基本相同。發病常在手掌及指腹部。有時泛發可蔓延至手足背部。
水皰型腳氣一年四季內均可發病,而以熱天多見。有些患者自覺劇癢,經久搔抓后皮膚粗糙、變厚,常可發展為鱗屑型手癬足癬。也有些患者因搔抓后合并繼發性細菌感染,水皰則成為黃色膿皰,周圍皮膚潮紅,若水皰破潰后可形成糜爛,易發生全身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