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是常見癥狀與體征,其發生是由于膽紅素代謝障礙而引起血清內膽紅素濃度升高所致。臨床上表現為鞏膜、黏膜、皮膚及其他組織被染成黃色。因鞏膜含有較多的彈性硬蛋白,與膽紅素有較強的親和力,故黃疸患者鞏膜黃染常先于黏膜、皮膚而首先被察覺。當血清總膽紅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黃疸時,稱隱性黃疸或亞臨床黃疸;當血漬總膽紅素濃度超過34.2μmol/L時,臨床上即可發現黃疸,也稱為顯性黃疸。黃疸的不同時期表現的癥狀也不完全相同,有些癥狀是單一的,有些癥狀是帶有伴隨性的。
基本癥狀
1、皮膚、鞏膜等組織的黃染,黃疸加深時,尿、痰、淚液及汗液也被黃染,唾液一般不變色。
2、尿和糞的色澤改變。
3、消化道癥狀,常有腹脹、腹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泄或便秘等癥狀。
4、膽鹽血癥的表現,主要癥狀有:皮膚瘙癢、心動過緩、腹脹、脂肪泄、夜盲癥、乏力、精神萎靡和頭痛等。
患者可以表現出食欲減退、惡心、厭油膩、疲乏無力、尿黃如茶、肝區疼痛、發熱、少數重型肝炎病例可見腹脹、少尿、出血傾向等癥狀。
伴隨癥狀
1、黃疸伴發熱見于急性膽管炎、肝膿腫、鉤端螺旋體病、敗血癥、大葉性肺炎。病毒性肝炎或急性溶血可先有發熱而后出現黃疸。
2、黃疸伴肝大,若輕度至中度腫大,質地軟或中等硬度且表面光滑,見于病毒性肝炎急性膽道感染或膽道阻塞。明顯腫大質地堅硬表面凸凹不平有結節見于原發性或繼發性肝癌。肝腫大不明顯而質地較硬邊緣不整表面有小結節者見于肝硬化。
3、黃疸伴上腹劇烈疼痛可見于膽道結石、肝膿腫或膽道蛔蟲病;右上腹劇烈疼痛、寒戰高熱和黃疸為charcot三聯癥,提示急性化膿性膽管炎。持續性右上腹鈍痛或脹痛可見于慢性膽囊炎、病毒性肝炎、肝膿腫或原發性肝癌等。
黃疸臨床表現
1、梗阻性黃疸
(1) 特點
凡登白試驗直接反應陽性,直接膽紅素增高,尿膽紅素陽性,大便可成灰白色。
(2) 常見的疾病
淋巴瘤和急性白血病,其發生與腫大的淋巴瘤壓迫有關。
2、肝性黃疸
(1) 特點
凡登白試驗呈雙相,直接和間接膽紅素均增高,尿膽紅素和尿膽原增加。
(2) 常見疾病
有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增多癥和惡性組織細胞病多引起肝細胞損害。 此外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也可引起肝臟損害,發生黃疸。
3、溶血性黃疸
(1) 特點
凡登白試驗間接反應陽性,間接膽紅素增高,尿膽紅素陰性,尿膽原增加。
(2) 常見疾病
先天性或遺傳性溶血性疾病如地中海貧血,蠶豆病,遺傳性紅細胞病等。后天免疫性溶血疾病常見于自身免疫性溶血、系統性紅斑狼瘡、淋巴瘤。獲得性溶血性疾病如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以及其他藥物引起的溶血均可發生黃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