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性纖維化主要發生在白種人,北歐、美國發病率較高,黑種人較少,亞洲人極少見。各地區患病率不一致,病人與新生兒的比例約為1∶500至1∶3500。嬰幼兒時期發病,主要發生于兒童,約3%在成年后作出診斷,死亡率高。由于該病死亡率高,對該病需積極診治,查明病因對癥治療。
導致囊性纖維化的原因詳見以下
囊性纖維化是由于位于第7對染色體CF基因突變引起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病人是純合子,其雙親是雜合子。
病人的同胞中半數可帶有隱性基因,而1/4可得病。一般帶有隱性基因的雜合子占出生新生兒的2%~5%,約在2000~2500個新生兒中有一個可得病。
囊腫性纖維化外分泌腺機能障礙的發病機理尚不清楚。研究顯示患者的上皮細胞氯離子通道調節有缺陷;呼吸道粘膜上皮的水、電解質跨膜轉運有障礙;粘液腺分泌物中酸性糖蛋白含量增加,改變了粘液流變學的特性,可能為分泌物變粘稠的原因。
病理則表現為肺和消化道為主要的受累臟器。 粘稠分泌物堵塞支氣管以及繼發性感染,是呼吸系統的主要病理基礎。
患者于出生時呼吸道無病變發現,發病早期出現支氣管腺體肥大,杯狀細胞變性,以后支氣管粘液腺分泌出粘稠分泌物,使粘膜上皮纖毛活動受到抑制,粘液引流不暢。
支氣管堵塞引起肺不張和繼發性感染,反復發作,產生廣泛支氣管炎、肺炎、支氣管擴張、細支氣管擴張、肺膿腫,逐漸引起肺部廣泛纖維化和阻塞性肺氣腫。
在以上病理基礎上導致阻塞性和限制性混合的呼吸功能損害,表現為肺通氣不足,吸入氣體分布不均,通氣與血流比例失調以及彌散功能障礙,出現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癥狀,最后導致呼吸衰竭;同時肺循 環阻力增加,引起肺動脈高壓和肺源性心臟病。鼻息肉、慢性鼻竇炎也是常見的并發癥。
粘稠分泌物阻塞胰腺外分泌管,早期出現胰管擴張、腺泡擴大形成囊腫,繼以廣泛纖維化伴細胞浸潤、萎縮,引起糖尿病。
外胰腺管阻塞,胰腺酶包括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的分泌不足或缺乏,導致消化、特別是脂肪吸收不良。
肝臟內小膽管被粘液堵塞,引起多小葉性肝硬化、門靜脈高壓和肝功能損害,并可并發 脾功能亢進。膽道阻塞可引起黃疸。
膽汁缺乏對脂類的消化、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胰液和 腸液的消化作用以及腸蠕動都有不良影響。粘液可使腸道上皮剝脫,結構破壞。
新生兒在回 腸末端發生胎糞梗阻,為早期常見表現。汗腺分泌中氯化鈉含量明顯增高。輸精管發生纖維 化阻塞,失去生育能力。女性生殖能力減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