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管瘤是一種良性腫瘤,對人體健康無影響,患者多為女性(也有部分男性),女性常在妊娠期、月經前期或使用女性激素時皮疹增大。部分患者有家族史,以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方式遺傳。汗管瘤常與一些疾病混淆,因此,患者還需選擇正規的醫院就診,以免造成診斷失誤。
汗管瘤常見的診斷方法如下
一、檢查
組織病理檢查:真皮內可見很多小導管,其壁由兩排上皮細胞構成,大多扁平,但內排細胞偶或空泡化。導管腔含無定形物質,有些導管有小的逗點樣上皮尾巴,呈蝌蚪狀。此外尚見與導管無聯系的嗜堿性上皮細胞束。鄰近表皮處,可見囊樣導管腔,管腔內充滿角蛋白,囊壁襯以含透明角質顆粒的細胞。青春發育期的皮損中,真皮內可見大量成熟或接近成熟的皮脂腺,無皮脂腺導管,直接與毛囊漏斗相連,其上方的表皮呈疣狀或乳頭瘤樣增生。嬰兒及兒童期的皮損內僅有少許或無皮脂腺結構。
透明細胞汗管瘤中通常的汗管瘤巢與透明毛玻璃樣物質圍繞小而暗色卵圓形核的細胞巢混合存在。免疫組化分析角蛋白表達證明其為傳統性汗管瘤的一種代謝性亞型。
二、鑒別
1.瞼黃瘤
常見于上瞼近內眥處,為黃色丘疹或斑塊,常對稱分布,多見于中年以上婦女,常伴有高脂蛋白血癥。
2.扁平疣
主要見于青少年,多發生在面部,但下瞼非好發部位,除面部外,也可見于手背,為表面光滑,質硬,粉紅,淡黃,淺褐或正常膚色的芝麻至黃豆大小的扁平丘疹,散在或成群分布,一般無癥狀,偶有疼痛感,可自行消失,組織病理可以確診。
3.疣狀痣
皮損可發生于身體任何部位,為淡黃色或棕黑色疣狀丘疹,表面角化過度,粗糙,多呈線狀分布,組織病理檢查為表皮角化過度,乳頭瘤樣增生,棘層肥厚,基底層黑素增多,但無疣細胞。
4.乳頭狀汗管囊腺瘤
多發于頭皮,皮損為單個乳頭瘤狀結節,斑塊,表面有滲出,結痂,組織病理檢查為表皮不同程度的乳頭瘤樣增生,并不規則地向真皮內陷形成乳頭狀囊腔。
5.幼年黑素瘤
皮損為單發的粉紅色或紅褐色堅實結節,直徑1~2cm,表面光滑或疣狀隆起,外傷后易出血。
6.硬斑病型基底細胞上皮瘤
皮損為扁平或略凹陷硬化淡黃色斑,光滑,表面有光澤,邊緣常不清楚,組織病理完全不同。
7.毛囊瘤
皮損為多發的小圓形堅實丘疹和小結節,面部多見,向中心性分布,少數為單個發丘疹。
8.毛發上皮瘤
好發于鼻唇溝處,丘疹較大,往往呈半球形,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組織病理可以確診。
9.發疹性汗管瘤
應與丘疹性環狀肉芽腫和丘疹性梅毒疹鑒別,前者活檢呈漸進性壞死,后者梅毒血清反應陽性,皮疹可自行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