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性紅斑狼瘡疾病對于我們的健康損害很大,我們不希望自己的生活被疾病折磨,這會嚴重的影響我們的正常生活,為了大家的健康考慮吧,我們最好是及時的診斷出患者的病情,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看看系統性紅斑狼瘡疾病的診斷檢查知識。
1、血常規:白細胞減少(<4000/mm3)或淋巴細胞減少(<1500/mm3)或血小板減少(<100000/mm3)。
2、血沉:增快。
3、血清蛋白:白蛋白降低,α2和γ球蛋白增高,纖維蛋白原增高,冷球蛋白和冷凝集素可增高。
4、免疫球蛋白:活動期血IgG、IgA和IgM均增高,尤以IgG為著,非活動期病例增多不明顯或不增高。有大量蛋白尿且期長的患者,血Ig可降低,尿中可陽性。
5、類風濕因子:約20%~40%病例陽性。
6、梅毒生物學假陽性反應 2%~15%陽性。
7、抗心磷脂抗體:IgG型的陽性率為64%,IgM型為56%,與患者血栓形成,皮膚血管炎(血管炎【譯】:是血管壁及血管周圍有炎細胞浸潤,并伴有血管損傷,包括纖維素沉積、膠原纖維變性、內皮細胞及肌細胞壞死,又稱脈管炎。),血小板減少,心肌梗塞、中樞神經病變和習慣性流產或宮內死胎關系密切。
8、LE細胞:Hargraves(1948)首先在骨髓中發現,Haserick(1949)從外周血中找到LE細胞。miecher(1954)證明紅斑狼瘡細胞因子為一種抗核因子,是一種γ球蛋白,現已明確形成LE細胞需要4個因素:①LE細胞因子,是一種抗核蛋白抗體,存在于外周血、骨髓、心包、胸腔和腹腔積液、皰液和腦脊液中,其相應抗原為脫氧核糖核酸一組蛋白復合物,此抗原存在于細胞核內;②受損傷或死亡的細胞核,無種屬和+器官特異性,即人或動物的各種器官的細胞核均可與LE細胞因子起作用;③活躍的吞噬細胞,一般為中性粒細胞;④補體:在吞噬時需要補體的參與。LE細胞形成的過程首先為LE細胞因子與受損傷或死亡的細胞核起作用,使細胞核脹大,失去其染色質結構,核膜溶解,變成均勻無結構物質,所謂“勻圓體”細胞膜破裂,勻圓體墮入血液,許多吞噬細胞聚合來吞噬此變性的核,形態花瓣形細胞簇,隨后此變性核被一個吞噬細胞所吞噬,就形成所謂LE細胞,補體參與起促進吞噬作用
約90%~70%活動性SLE患者,LE細胞檢查陽性。其他疾病如硬皮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等中約10%病例可查見該細胞,此外,慢性活動性肝炎、藥疹如普魯卡因酰胺及肼酞嗪(肼苯噠嗪)等引起也可陽性。
溫馨提示:有胃腸道勞累的紅斑狼瘡性腎炎患者多有腹脹腹痛,這時需操控能使腸道氣體發生增多的巧克力或牛奶,一起應防止油炸食物,避免影響消化功。有血液體系勞累的紅斑狼瘡患者可在做菜時放一些芝麻油,有推進凝血效果。
【參考文獻:《中醫外科學》、《皮膚病用藥100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