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結核多為繼發性,原發灶多在肺內。結核主要侵犯腎,然后蔓延至輸尿管和膀胱,多為單側。
(一)腎結核 結核菌經血行播散到腎,于腎乳頭形成干酪樣潰瘍。繼續發展形成膿腔,潰破入腎盞則引起腎盂腎盞或尿路結核。病變可累及整個腎,形成多數干酪樣潰瘍膿腔。腎盂或腎盞可廣泛破壞并逐漸產生結締組織增生而引起狹窄和閉塞。腎盂內如積存大量干酪樣膿性物質即成為腎盂積膿或結核性膿腎。干酪樣物質可以鈣化。全腎廣泛破壞最后形成全腎鈣化且腎功能喪失,稱為腎自截。帶菌之尿液可累及輸尿管膀胱,形成粘膜炎癥與潰瘍,引起纖維結締組織增生,造成管腔縮小,管壁增厚僵硬,膀胱結核最后形成膀胱攣縮。
結核性病變累及腎盂腎盞可出現血尿,進一步佷輸尿管和膀胱時遇出現尿頻、尿急、血尿,有時為膿尿。全身癥狀有低熱、乏力或貧血。鏡下尿可見紅細胞及膿細胞。特殊涂片、培養心臟動物接種,發現結核桿菌陽性率高達80%。
X線平片上,早期腎外形正常,晚期腎內可見鈣化。鈣化可為云絮狀、環形或花瓣狀。全腎致密鈣化、腎影增大或縮小,為腎自截的表現。
靜脈尿路造影,初期患側腎功能可正常,進而其排泄功能減退,腎盂影像淺淡。此等改變多在注藥后5-10min以內顯示。10min后,病變區腎盞濃度提高。腎結核初期表現為腎小盞頂端穹窿部圓鈍且邊緣不齊如蟲蝕狀,潰瘍空洞與腎盞相通時,可見一團造影劑與腎盞相連或位于腎盞外之皮質內,其邊緣不整齊,密度不均勻,相應腎盞的邊緣常不整齊或變形狹窄。腎盂腎盞廣泛破壞或形成腎盂積膿時,排泄性尿路造影常不顯影或顯影延遲淺淡,邊緣不整齊。逆行腎盂造影可見腎盂腎盞變成一個擴大而不規則的腔。有時可見腎盞狹窄或閉塞。
(二)輸尿管結核 輸尿管壁增厚、彈性消失、局部纖維化,形成瘢痕和狹窄。靜脈尿路造影表現為輸尿管不規則狹窄與擴張,似念珠狀,邊緣呈“蟲咬樣”,晚期則見輸尿管縮短、硬化、呈“喇叭管”狀,最后發生閉塞。
(三)膀胱結核 多由尿路結核下行感染引起。早期改變多發生在膀胱輸尿管交界處。靜脈尿路造影可見局部有模糊的充盈缺損及痙攣收縮。病變廣泛時,則有明顯的膀胱痙攣,最后攣縮,容量減少。膀胱造影呈典型的小膀胱,同時常伴輸尿管膀胱交界處括約肌關閉不全,出現尿液反流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