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感染是指細菌侵犯尿路任何一個部位引起炎癥的總稱。中醫認為該病主要由于下焦濕熱,熱結膀胱而成的。淋證初起時多因膀胱濕熱,其病位在膀胱。淋證日久,因濕熱傷陰,故引致陰虛,其病位在腎。另外,淋證亦與血瘀有關。泌尿感染治療不當會帶來嚴重后果。了解尿路感染的病因對預防和治療尿路感染有很大的幫助,下面我們從中醫的角度分析泌尿感染的病因。
1、氣陰兩虛
淋病治不得法,顯證雖去,余邪未盡,停蓄下焦,暗耗氣陰;若清利太過,濕熱雖去,但正氣受傷;或失治,久病不愈,濕熱不除,氣陰兩傷。
2、膀胱濕熱
感于外者多因下陰不潔,穢濁之邪從下竅上犯膀胱,釀生濕熱;或外感濕熱,下注小腸,傳入膀胱。生于內者,多因過食肥甘酒熱之品,脾胃運化失常,積濕生熱,濕熱流入膀胱,氣化失司,水道不利,遂發為淋證。
3、三焦濕熱
夏秋之交,濕熱邪盛,侵襲機體,濕熱之邪困阻三焦,氣機不利,發為本病;或濕熱傷中,中焦不運,升降失司,濁陰不降,下焦不利,濕熱內郁,發為本病。
4、肝膽濕熱
因情志失和,惱怒傷肝,肝氣郁結,膽失通利,肝膽郁熱,久郁化火,氣火郁于下焦,循經下注膀胱,釀生濕熱。這些都是尿路感染的病因。
5、肝腎陰虛
濕熱久蘊,或滲濕利尿太過,傷及腎陰;腎陰不足,水不涵木,致肝腎陰虛。陰虛而濕熱留戀,膀胱氣化不利,則小便淋瀝不已;或陰虛火旺,虛火灼絡,絡傷血溢,則血隨溺出。
6、脾腎氣虛
淋證日久,過服寒涼,傷中敗胃;或勞倦過度,損傷脾土;或膀胱濕熱久蘊,內傷于腎,致脾腎氣虛,脾不運化,腎失開闔,水道不利,濕濁留戀不去,則淋瀝不已,時作時止。
溫馨提示
中醫治療泌尿感染的方法,用土茯苓30克、生地榆30克、石韋30克,黃芩10克、山梔子10克、地丁10克、陳皮10克、半夏10克,車前草15克,生大黃8~10克(后下),水煎服,日一劑;主要治療尿痛、尿頻以及尿急的患者;用生黃芪20克、黨參20克、白術20克,芡實10克、金櫻子10克、丹皮10克,當歸12 克、赤芍12克、川斷12克,生地榆30克、土茯苓30克、石韋30克、車前草3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主要治療畏寒肢冷,氣短無力,遇勞則發,腰膝酸軟,小便淋漓不暢,輕度浮腫,舌胖苔白,脈沉細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