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京召開的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美國AERAS國際結核病疫苗基金會及美國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聯合舉辦的結核病疫苗現狀和展望國際研討會上,專家指出,鑒于傳統卡介苗的弊端日益凸顯,亟待開發并推廣一種安全性和保護效果俱佳的結核病新疫苗。據北京市結核病控制所教授屠德華介紹,卡介苗是兒童免疫規劃疫苗中歷史最悠久、接種人數最多的疫苗之一。
有資料顯示,從1921年卡介苗首次應用于人類結核病防治以來,全世界卡介苗接種人次已達30億人之多。目前,全世界每年仍有近1億兒童接種卡介苗。我國是結核病疫情較嚴重國家之一,因此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執行對新生兒普種卡介苗政策。免疫程序為出生時接種,未及時接種者,要求在12月齡內完成接種。
卡介苗的免疫原理是接種后可產生一定水平的特異性抵抗力,當感染自然結核菌時,可限制細菌的生長繁殖,減少體內結核菌數量而起到預防結核病的作用。研究顯示,卡介苗的保護作用不是很強,接種卡介苗雖可減少兒童原發結核病、血行播散結核病和結核性腦膜炎的發生,但是不能完全防止結核病的發生。
此外,無科學證據表明卡介苗對成年人有預防作用。正是由于卡介苗對控制結核病流行的作用十分有限,遠不能滿足結核病控制工作的要求,因此,近20年來有不少國家開展結核病新疫苗的研究,希望研發出一種比卡介苗保護效果更強、更好的結核病新疫苗。
目前,國際上正在研發的結核病新疫苗產品有12個,多數在Ⅰ期臨床階段,個別已進入Ⅱ期臨床,如果進展順利,有望在2015年進入市場。在我國,研發新型結核病疫苗已被列入重大傳染病防治科技專項“十二五”實施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