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肝疾病近年來的發病率逐年上升,這給很多患者的健康帶來了很大的威脅,如果長期不治,會導致肝硬化甚至肝癌的病發,因此我們要及時的治療該疾病, 酒精性肝病的治療主要包括:減輕酒精性肝病的嚴重度,阻止或逆轉肝纖維化,改善已存在的繼發性營養不良,治療酒精性肝硬化。
1、戒酒
治療酒精性肝病的首要方法是戒酒,其療效與肝病的嚴重度有關。對于普通的酒精性肝病及時戒酒后往往在幾周至幾月內臨床和病理表現即可明顯改善,病死率明顯下降;對嚴重的酒精性肝病,戒酒和藥物支持治療不一定能改善其癥狀;伴有凝血酶原活動度降低和腹水的酒精性肝硬化時,病程常有反復, 戒酒也難以使其逆轉;對于酒精性脂肪肝,戒酒是唯一的治療方法,肝內脂肪可于數周至數月內消失,如果同時補充蛋白質或氨基酸,則可進一步促進肝細胞恢復。
2、糖皮質激素
酒精性肝病時肝內有炎癥反應,肝細胞腫脹壞死以及膠原生成和沉積。前已述及,酒精性肝病的起始和發展有免疫因素參與,患者血中可查到抗Mallory小體的抗體。糖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譯】:又名“腎上腺皮質激素”,是臨床應用較多的一類藥物,具有調節糖、脂肪、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和代謝的作用。)能抑制四烯酸代謝的脂氧合酶和環氧合酶的途徑,從而抑制白三烯類及前列腺素的促炎癥作用,還可促進清蛋白合成和阻止I型膠原生成。因此有人提出可用糖皮質激素來治療酒精性肝病,但目前許多研究結果不一致。1971年~1989年間,有11項隨機雙盲對照研究對酒精性肝病患者激素的療效作了評價。結果差異很大,僅有4項研究顯示可降低近期病死率。許多因素包括性別、肝病嚴重度、腎功能、營養狀態甚至地域均影響結果。分析了所有因素后,認為糖皮質激素能降低近期病死率,無論是口服潑尼松龍40mg/d或靜脈注射甲基潑尼松龍32mg/d都有效。治療有效的試驗中,先給以全劑量治療28至30天,然后在2~4周內逐漸減量。少數糖皮質激素治療的患者可發生嚴重感染,但與安慰劑對照組相比,并不更常見。
3、胰島素與胰高血糖素
有報道每日靜脈滴注胰島素及胰高血糖素12小時,治療3周,可改善酒精性肝病患者的肝功能的報道,但此法是否能延長患者的存活期,結論不一。有人認為如先給予上皮生長因子,再給胰島素及胰高血糖素,效果可望更好。也有報道認為胰島素-胰高血糖素療法對酒精性肝病無效。總的看來,本療法可試用于酒精性肝病,但在治療過程中應檢測血糖,防止發生致命性低血糖。
4、抗氧化劑
實驗顯示還原型谷胱甘肽、牛磺酸、胡蘿卜素、維生素E、 月見草及硒有機化合物等能減少氧應激性損害及脂質過氧化誘致的肝纖維化,解除外源性有毒物質的毒性。但對酒精性肝病的效果尚未明。
5、多不飽和卵磷脂/磷脂酰膽堿
酒精性肝病中肝細胞線粒體磷脂有變化。提供足夠的磷脂可減輕酒精所致的線粒體功能障礙。含多不飽和卵磷脂的大豆提取物有潛在的膜穩定作用。一項持續10年的研究表明, 雖然多不飽和卵磷脂未能阻止肝細胞中乙醇所致的線粒體異常,但能明顯減輕肝纖維化 (治療組和對照組相比為75%比0%)。 多不飽和卵磷脂可能通過增加肝膠原降解而起抗肝纖維化作用。體外實驗證明, 多不飽和卵磷脂可抑制肝星狀細胞轉變為成纖維母細胞,從而抑制細胞外基質的分泌,提高膠原酶的活力,促使已形成的膠原分解。
對降脂藥在酒精性肝病治療中的價值尚有異議。需要指出的是,許多降血脂藥可驅使血脂更集中于肝臟進行代謝,反而促使脂質貯積并損害肝功能。煙酸類、彈性酶及苯氧乙酸類的安妥明、苯扎貝特等降脂藥具有潛在的肝毒性,并有降低糖耐量及升高血尿酸等不良反應,對肝內脂肪沉積無改善作用甚或使其加重。最近研究發現,HMG-CoA還原酶抑制劑辛伐他丁可抑制肝星狀細胞的增殖,且可顯著改善持續飲酒的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及血脂代謝紊亂。
6、抑制肝纖維化的中藥
在我國應用活血化瘀中藥治療慢性肝病已有悠久歷史,如桃仁、丹參、當歸、漢防已甲素、何首烏、山楂、姜黃、枸杞子、川芎、澤瀉、黃岑、黃精及大黃等,經實驗研究和臨床應用證實,有改善肝臟微循環,防止肝細胞變性壞死,減少膠原纖維產生或增強膠原酶活性等作用,看來可用于酒精性肝炎肝纖維化的治療。
7、肝移植
重度酒精性肝病患者,尤其是終末期肝硬化,若符合嚴格的篩選標準,可考慮肝移植。與非酒精性肝病患者肝移植相比,酒精性肝病患者手術后有較高的生存率,復發亦較少,平均僅約10%。
8、其他治療
酒精性肝硬化后期可出現各種并發癥,如肝性腦病、肝腎綜合征、腹水、門脈高壓及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等,其治療方法與其他原因的肝硬化相似。
溫馨提示:酒精是需要肝臟來降解和代謝吸收的,而過量飲酒,酒精對肝細胞的毒性通過肝臟的代謝,逐步造成對肝細胞的破壞,使肝細胞膜表面的脂質成分過度氧化,從而破壞了肝細胞膜。進一步發展,會使肝細胞內的微管和線粒體等結構都受到破壞,肝細胞腫脹,壞死,對脂肪酸的分解和代謝發生障礙。
【參考文獻:《肝病用藥100問》、《話說酒精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