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汁性肝硬化的早期癥狀不明顯,膽汁性肝硬化早期的癥狀極不明顯,患者僅有輕度疲乏和間歇性瘙癢癥狀,一般常見的癥狀有肝腫大,另外,有將近三成患者會有脾腫大,而且會有疲憊感,瘙癢的表現是白天輕夜晚重。患者抓過的瘙癢處會出現蝶形痣,并變得粗糙。專家提示,患者一定發現自己的身體存在異樣應盡早到醫院進行檢查診斷,這樣才能防止疾病的入侵。
一、檢查
1、實驗室檢查
(1)血膽紅素增高
以直接膽紅素為主,尿膽紅素陽性,由于膽紅素從膽汁中排出減少,糞膽原及尿膽原均減少。
(2)血清堿性磷酸酶增高
堿性磷酸酶的來源是膽小管上皮,PBC可在臨床癥狀出現之前即有堿性磷酸酶的明顯增高。
(3)血脂增高
特別是磷脂和膽固醇增高最明顯,甘油三酯可正常或中度增高。
(4)肝功能檢查
血清膽酸濃度增加,凝血酶原時間延長,早期注入維生素K后可恢復正常,晚期肝功能衰竭時則不能矯正。血清白蛋白在疾病早、中期正常,晚期則減少;球蛋白增加,主要為α2、β及γ球蛋白增高。
(5)免疫學檢查
抗線粒體抗體的陽性率可達90%~100%,可作為診斷的重要參考。此抗體在慢性活動性肝炎的陽性率為10%~25%,少數隱匿性肝硬化、系統性紅斑狼瘡及類風濕性關節炎也可陽性。1/3患者有抗膽管細胞抗體,少數有抗平滑肌抗體和抗核抗體,1/2類風濕因子陽性。血清IgM可增高。
抗線粒體抗體、堿性磷酸酶、IgM三者并存對PBC有確診意義。
2、膽道造影
可用靜脈法、經皮經肝膽管造影或內鏡逆行膽管造影法,以除外肝外膽道梗阻。
3、肝穿刺活檢
活體病理檢查,有確診價值,但如膽汁淤積嚴重,或有出血傾向應慎重考慮,必要時行剖腹探查并活檢。
二、鑒別診斷
包括梗阻性黃疸,如總膽管結石、總膽管瘤、胰頭及膽管狹窄等,主要鑒別方法為膽道造影。應與下列疾病鑒別:
1、慢性活動性肝炎
凡抗線粒體抗體陽性,伴有膽淤及組織學上有膽管異常者,應首先除外慢活肝,我國慢活肝膽淤型較PBC多見,短期皮質激素治療的效果觀察有助于區別這兩種病。
2、硬化性膽管炎
此病少見,主要累及大膽管,上述免疫標志物陰性,且多有細菌感染性發熱,膽管系統造影可幫助鑒別。
3、藥物引起的黃疸
如氯丙嗪、甲基睪丸酮、磺胺、砷制劑等。多由個體過敏引起,有服藥史,在服藥后數周之內發病,黃疸可持續數年,常伴血嗜酸細胞增高,肝活檢沒有典型的PBC組織學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