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急性重型肝炎
1.既往無肝炎病史。
2.發病初類似急性黃疸肝炎,但病情發展迅猛,發病10天內出現精神癥狀,Ⅱ度以上的肝性腦癥。
3.出血傾向:皮膚、粘膜和穿剌部位出血點或淤斑、甚至胃腸道出血。 血清凝血酶原活動度<40%
4.黃疸迅速加深。
5.肝濁音界縮小,肝臭、撲翼樣震顫陽性。
各型重型肝炎的診斷要點
(二)亞急性重型肝炎
1.既往無肝炎病史。
2.發病初期類似急性黃疸型肝炎,但病情較重,常呈“四高”現象,即高度乏力、高度胃腸道癥狀(惡心、嘔吐、不能進食)、高度黃疸(上升很快,迅速到達171mmol/L以上)、高度腹脹,以后迅速出現明顯出血傾向和腹水,亦可出現肝-腎綜合征,而肝性腦病常出現較晚(10天以上、8周以內) 或不出現。
3.凝血酶原活動度<40%。
(三)慢性重癥肝炎
1,常有慢性肝炎及肝硬變的病史和體征(食道靜脈曲張、大量蜘蛛痣、肝病面容、肝掌、脾臟明顯增大)
2,有類似亞急性重型肝炎的臨床表現。
3,凝血酶原活動度(PTA)<40%的意義不如在急性及亞急性重型肝炎時的意義大,因為嚴重肝硬變本身就可引起凝血酶原活性明顯降低,如再合并普通黃疸型肝炎,也有PTA<40%的可能,同時也可有腹水,輕度出血傾向,極易誤診為慢性重型肝炎。
4,血漿白蛋白的降低常更明顯,發生腹水和內源性感染的機會也高于急性和亞性重型肝炎,而且內源性感染又是病情惡化的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