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炎是肝病中常見的一種,我們對于肝病并不陌生,生活中經常會遇到肝病患者,我們都知道肝病診斷對于及時治療肝病非常重要,急性重型肝炎危及患者的生命,需要我們重視起來,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重型肝炎的臨床分型介紹。
急性重型肝炎可分為壞死型和水腫型兩個類型:
壞死型:是以大塊肝細胞壞死為特征,肝臟縮小,肝細胞溶解消失,僅肝小葉周邊殘存少量肝細胞,一般無干細胞再生和纖維組織增生,殘存肝細胞及小膽管有膽汁淤積。
水腫型:則是病變肝細胞廣泛呈現顯著的氣球樣變而相互擠壓。
急性重型肝炎的起病類似急性黃疸型肝炎(急性黃疸型肝炎【譯】:急性肝炎的一個臨床分型,最常見于甲型病毒性肝炎,其次為戊型病毒性肝炎。),但有高度乏力,顯著消化道癥狀,如嚴重食欲不振、頻繁惡心嘔吐、腹脹。發病后10日內,會出現肝性腦病,多數患者在病后5日,首先出現興奮多語,性格、行為反常,白天嗜睡,夜間不眠,視物不清等。
通常來說,重癥肝炎患者進入昏迷期以后,會給治療帶來難度,肝昏迷一般以神經系統癥狀為主。要判斷患者的肝昏迷程度,應結合腦電圖、臨床反射檢查等來確定,根據精神神經表現及腦電圖檢查有4級和5級分類法。國內一般采用5類分級法。
Ⅰ級:患者嗜睡,性格輕度改變,欣快或物欲,無撲翼樣震顫,腦電圖無明顯異常。
?、蚣墸好黠@性格改變,嗜睡或睡眠節律顛倒,定向和理解能力減弱,出現神經系統異常,其中撲翼樣震顫最具特征,腦電圖出現異常電波。
Ⅲ級:較重的精神紊亂和定向障礙,木僵、四肢肌張力增高,錐體束征陽性。腦電圖明顯異常,出現Q波和三相慢波。
?、艏墸簻\昏迷,對刺激有反應,腱反射和肌張力亢進。
?、跫墸荷罨杳裕瑢εR床無反應,各種反射消失,瞳孔散大。
溫馨提示:發病早期必須臥床休息,至癥狀明顯減輕、黃疸消退、肝功能明顯好轉后,可逐漸增加活動量,以不引起疲勞及肝功能波動為度。在癥狀消失,肝功能正常后,再經1--3個月的休息觀察,可逐步恢復工作。但仍應定期復查1--2年。
【參考文獻:《肝病診斷新技術》、《臨床肝病診斷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