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腫瘤從起源上分為原發和繼發兩大類,原發性腫瘤可發生于顱內各種組織,繼發性腫瘤指身體其他部位的惡性腫瘤轉移或侵入顱內形成的轉移瘤;從腫瘤的生物學特性又可分為良性和惡性腫瘤,良性腫瘤生長緩慢、具有較完整包膜、不浸潤周圍組織及分化良好,惡性腫瘤生長較快、無完整包膜和明顯界限、呈浸潤性生長及分化不良。
顱內腫瘤的平均年發病率為10/ 10萬人,即每1萬人中每年約有1名顱內腫瘤的新病例發生。顱內腫瘤雖可發生于任何年齡,85%的腫瘤發生于成年人,但一個突出的特點是某些腫瘤好發于某一年齡組,不同類型的腫瘤各有其好發年齡。大部分腫瘤發病年齡高峰是在30~40歲。在多數腫瘤中,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另外顱內腫瘤的發病部位往往與腫瘤類型有著明顯關系,這對判斷腫瘤的種類是很有幫助的。如垂體腺瘤發生于鞍區,聽神經瘤發生于橋小腦角。
發病機理
顱內腫瘤為占位性病變,可引起顱內壓增高,其癥狀的出現早晚取決于:
①腫瘤生長的部位。顱后窩及中線的腫瘤因容易引起靜脈竇血液回流及腦脊液循環的障礙,癥狀的出現較早。
②腫瘤生長的速度。惡性腫瘤因生長快,癥狀的出現亦較早。
③伴同的腦水腫程度。明顯時,癥狀的出現就早。
④病人的全身情況。妊娠、毒血癥、呼吸道感染、顱腦損傷等情況下都能使顱內壓增高癥早日出現。 顱內腫瘤所引起的局灶癥狀是由于腫瘤的壓迫、浸潤和破壞作用所引起的。如腫瘤擠壓血管,使局部血供發生障礙而引起癥狀,則只要治療及時,血供得以恢復,癥狀即可逐漸逆轉。這種癥狀稱之為“生理性障礙”。如腫瘤侵犯神經組織使之毀壞而引起的癥狀,雖將腫瘤切除癥狀也難以逆轉,這種癥稱之為“解剖性障礙”。擴張性生長的腫瘤以產生前一種癥狀為多見,浸潤性生長的腫瘤以產生后一種癥狀為多見。
顱內腫瘤所引起的最早局灶性癥狀大多提示腦組織直接受腫瘤影響的部位,因此具有較大的定位診斷的價值。病變晚期當顱內壓增高癥狀已經出現,這時由于腦組織的移位,重要血管或神經受到牽拉或推移,這時所出現的癥狀就不再具有定位診斷的價值。臨床上應特別注意識別。
癥狀體征
顱內腫瘤的一般性癥狀是由顱內壓增高所引起。可發生頭痛與嘔吐,精神狀態也起變化。昏沉,倦怠,精神遲鈍,性格改變,行為異常以及思維活動能力的障礙作為初發癥狀見于25%惡性腦腫瘤患者。在幼兒中,顱內壓的增高可使頭圍增大。在25%腦瘤病例中可觀察到視神經乳頭水腫;但未見視乳頭水腫不能排除腦瘤或顱內壓增高。體溫,血壓或脈搏,呼吸率的變化不常見,除非發生在瀕死前。可以出現局限性或全身性癲癇發作。癲癇發作在腦膜瘤與緩慢生長的星形細胞瘤和少突膠質瘤中要比在惡性膠質瘤中更為常見。
局灶性的臨床表現是由神經組織局部的破壞或受壓,或由內分泌功能的變化所引起,取決于腫瘤的定位。局限性癲癇發作的型式有助于腫瘤的定位診斷。
假性定位體征可出現在長時期顱內壓增高的情況下。它們包括單側或雙側外展神經受壓引起外直肌癱瘓,由于對側大腦腳受到小腦幕壓迫造成的與病變同在一側的偏癱,以及因對側大腦后動脈受壓而發生向病變同側的視野缺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