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醫學是一門關于殘疾和功能障礙預防、診斷評估、功能修復、治療和處理的醫學學科,其目的是減輕或消除功能障礙,幫助傷病員和殘疾者根據其實際需要和身體潛力,最大限度恢復其生理上、心理上、職業和社會生活上的功能,提高其獨立生活、學習和工作能力,改善生活質量。
康復醫學與保健醫學、預防醫學、治療醫學并列成為現代醫學中的四大支柱。神經康復學是康復醫學發展到一定程度,介入神經病學并與之高度結合的新興專科化的學科,也是神經科的一個重要分支。神經康復學是專門研究神經疾病所致障礙的康復預防、康復治療的學科。神經康復學的形成改變了神經科與康復科的脫節狀況,使得神經及肌肉疾病的診斷治療達到新的整體水平。
康復醫學是一門年輕學科,發展非常迅速。當前,康復醫學正朝著兩個方向發展:①規模化:在西方發達國家,每個地區都有規模龐大的康復醫院或康復中心,在國內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如廣州、深圳、上海,康復醫院或康復中心已在不斷涌現;②專科化:如神經康復、骨科康復、心臟病康復、腦癱康復、老年康復等。專科康復成為綜合醫院的最佳選擇。
腦卒中是神經科最常見疾病之一,多見于中老年人,近年有年輕化趨勢。腦卒中發病率為84/10萬人,居諸病之首,死亡率也很高,1994年調查統計,腦卒中是城市死因第一位,農村死因第三位,2000年調查發現腦卒中已成為城鄉死因的第二位。隨著科技發展、醫學進步,腦卒中的存活率較以前大大提高,但70%-80%的存活者均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運動、感覺、言語、吞咽、認知障礙等),成為家庭、社會的沉重負擔。
對腦血管疾病,尤其是偏癱患者,在現階段藥物治療尚無根本性進步時,出路在于康復,而不是耗掉患者絕大部分的治療費用于藥物治療上,特別是對于經費不足的患者,合理分配治療費用不僅對患者有益,對患者的家庭、社會同樣有意義。
神經康復學是一門年輕學科,人才相對缺乏。神經科醫生具有較扎實的神經解剖、神經生理基礎知識,對于神經康復基礎理論與實踐的共同提高并非難事,未來神經康復學的發展與提高將由有過神經科工作經歷的神經康復醫生來推動。
康復介入神經病學的意義
(1)在疾病早期
參與康復治療,可有效地預防因傷、病二級傷殘。如防止偏癱后出現的肩痛、肩關節脫位、關節攣縮;臥床后廢用性肌肉關節萎縮、廢用性的肺功能下降、血管栓塞等。
(2)在疾病臨床恢復期
即使某些疾病已造成殘疾,康復醫療可使用綜合措施,發揮其自身潛力,進行病殘功能訓練、功能增強、功能補償,避免因制動而造成的并發癥或繼發殘疾,可大大地縮短住院病程,從而改變無功能生命狀態,降低殘疾程度,減少盲目地無效用藥的耗資,減少社會和家庭的經濟和勞力負擔,獲得社會效益,同時亦增加自身生命價值。
(3)在疾病后期
制定家庭社區康復計劃和處方,教會和指導病人及家人簡單有效的自我康復方法。醫院康復是社區康復的后盾,社區康復是醫院康復的延續。
我國按現行殘疾標準測算,目前我國現有6千多萬殘疾人,約占總人口的5%,約有1/5的家庭受到影響和牽動。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60歲以上的老人已超過1.26億,并以年齡3%的速度增長,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2020年我國老年人口將達到2.5億以上。有關資料表明,老年病患者約有50%需要康復醫學服務。此外,由于疾病譜的變化,老慢殘病更加突出,其功能障礙者為數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