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進步,目前市場中的電子或氣動血壓計變得更方便、易學,而且有些還具備記憶存儲數據功能,極大的方便了患者,有助于醫生正確評估患者的治療效果。家庭自測血壓的方式主要是根據臨床上高血壓患者的實際情況。
1、血壓計的選擇:一個多世紀以來水銀柱血壓計間接測量血壓被視為“金標準”,且經動脈內血壓測量驗證,較為準確。但如今醫療設備的大大提高,電子或氣動血壓計具有小巧、攜帶方便、操作簡單、讀數準確、易學等優點,家庭可優先考慮。
2、血壓的正常值:仍相對于診所血壓<140/90mmHg,在我們觀察中電子或氣動式血壓計一般較水銀柱血壓計偏低5~15mmHg。最近有一項17個橫段面研究的薈萃分析中推薦135/85mmHg。
3、需經過一定培訓:對具體測量血壓的人,最好是在醫務人員指導后,以確保自測血壓的可靠及有效性,特別是選擇水銀柱血壓計的家庭。電子或氣動血壓計要注意定期與診所血壓計進行校正確定參考值。
4、自測血壓的部位和方法:仍主張在上臂肱動脈處。手腕部位置因明顯低于心臟水平,測量數據可能相對偏低;手指部位的動脈壓力波形提前受到反射波疊加,測量數據相對偏高并且變異較大,因此在手腕和手指部位進行自測血壓有待繼續研究 。一般可根據病人的需要,血壓平穩時每周測1~2次,血壓波動時至少每天1~2次;最好是采用晨起7:00~8:00點和下午7:00~8:00點,每次測量3次取平均值記錄。
溫馨提示:血壓測定及監控時,通常只需要測量上肢血壓,只有在少數疾病時,如懷疑胸、腹主動脈狹窄,則需要同時測量下肢血壓。在多數情況下,只要降血壓及標尺的零點放在與心臟同一水平上,端坐或平臥體位所測血壓值是一致的。當懷疑病人有體位性低血壓時,應同時測量臥位和立位血壓。
【參考文獻:《別讓血壓傷害您》《把血壓輕松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