癡呆(dementia)是指在意識清醒狀態下,出現的已獲得的職業和社會活動技能減退和障礙,認知功能下降,記憶力減退和喪失,視空間技能損害,定向力、計算力,判斷力等喪失,并相繼出現人格、情感和行為改變等障礙,且呈進行性加重過程。
癡呆的病因
一、腦部各種感染性疾病(35%)
癡呆為臨床綜合征,可由60多種疾病所致,其中最常見的是老年性癡呆(dementia of Alzheimer’s type,DAT或AD)占60%左右,其次為血管性癡呆(vascular dementia,VaD)占10%~20%,腦部占位性病變,特別是額顳腫瘤占4%~5%,還有亨廷頓舞蹈病,帕金森病,進行性核上性麻痹,Pick病,多發性硬化,腦積水,腦部各種感染性疾病,營養代謝性疾病等。
1、腦變性病
某些皮質、皮質下疾病可引起癡呆,常見病因有阿爾采木氏病,匹克氏病,Huntington’s病,Parkinson’s病,肝豆狀核變性,皮質-紋狀體-脊髓聯合變性等。
2、腦血管病
不同部位的腦血管疾病可引起癡呆,如多發梗塞性癡呆,頸動脈閉塞、皮層下動脈硬化性腦病,血栓性血管炎等。
3、代謝性疾病
一些代謝性疾病影響腦的功能,造成癡呆,如粘液水腫,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或減退,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肝豆狀核變性,尿毒癥,慢性肝功能不全等。
4、顱內感染
顱內感染導致腦實質及腦功能改變,導致癡呆,如各種腦炎,神經梅毒,各種腦膜炎,庫魯病等。
5、顱內占位性病變
腫瘤、硬膜下血腫可致結構及腦功能改變,引起癡呆。
6、低氧和缺氧血癥
包括缺血性(心博驟停、嚴重貧血和出血),缺氧性(呼吸衰竭、哮喘、窒息、麻醉),淤滯性(心力衰竭、紅細胞過多)和組織中毒性等各類低(缺)氧血癥。
7、營養缺乏性腦病
硫胺缺乏性腦病,糙皮病,維生素B12及葉酸缺乏癥等。
8、中毒性疾病
常見于一氧化碳中毒,鉛、汞等中毒,有機物中毒等。
9、顱腦外傷
頭部的開放性或閉合性外傷,拳擊員癡呆等。
10、其他
正常壓力腦積水,類肉瘤病等。
二、年齡(高齡)、低經濟水平等(25%)
導致癡呆的危險因素主要有:年齡(高齡),性別(女性),低教育水平和低經濟水平等,此外,近年的研究還發現,老年人孤獨感,缺乏工作和社交活動,文娛體育活動等亦為引起癡呆的危險因素,在上海地區所作的調查結果顯示,在進行病例-正常對照研究后發現,興趣狹窄,缺乏鍛煉和活力,以及某些環境因素如經濟狀況低下等是癡呆的危險因素。
三、家族遺傳史(25%)
一些軀體疾病和家族史也是癡呆的危險因素。
根據病因及預后,可將癡呆綜合征大致分成三類:
1.不可逆的進行性癡呆,如AD。
2.可部分阻緩其發展的癡呆,如VaD。
3.可去除病因從而使癡呆進展減退乃至停止,如腦積水,腦部占位性病變,藥物中毒,甲狀腺功能減退,肝腎功能障礙,腦炎等。
溫馨提示
癡呆病人要常吃富含膽堿、維生素B12的食物,如豆制品、蛋類、花生、核桃、魚類、肉類、燕麥、小米、海帶、紅腐乳、臭豆腐、大白菜和蘿卜等。因為乙酰膽堿有增強記憶力的作用,而乙酰膽堿都是由膽堿合成的。因此,應多吃一些富含膽堿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