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紅斑狼瘡又稱為狼瘡性脂膜炎,是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罕見的臨床表現。臨床數據顯示,SLE患者中約有2%~3%的患者會發生狼瘡脂膜炎,可于SLE其他系統癥狀出現前數年發生,可能與外傷及肌肉注射有關。
深部紅斑狼瘡的皮損常見于面部、頭頸部、肩部、上肢、胸部、背部、臀部及大腿等處,呈不對稱分布,是一種皮膚結節性病變,結節位于皮下、真皮中部和深部。深部皮下的結節或斑塊,堅實、可移動是其典型的臨床表現,且通常有壓痛,皮損中央多凹陷并伴有瘢痕形成。
深部紅斑狼瘡的病損結節或斑塊數目不定,大小不等,小的如蠶豆,大的直徑可達10cm,可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但以面頰,臀和臂部最常見,小腿和胸部其次。病損結節或斑塊外表呈皮色或棕紅色,質地堅實,邊緣清楚,無稱動性,少數有針刺樣或鉆痛、觸痛,并可伴有不規則發熱和關節痛。
深部紅斑狼瘡患者的病情發展緩慢,有些患者的結節可持續不變,而在其它部位又出現新的結節損害。有些結節會逐漸擴大或與相近的結節融合成較大的斑塊,有的結節可以自行吸收,而使表面的皮膚塌陷,或結節壞死后形成瘢痕。有的萎縮邊緣呈堤狀隆起,或壞死處結痂演變成盤狀紅斑狼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