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細胞白血病(lymphoma cell leu-kemia,LCL)又稱淋巴肉瘤細胞白血病(lympho sarcoma cell leukemia,LSL),由于新的組織學和免疫學研究的進展LSL這一名詞已不再使用LCL是淋巴瘤病程后階段淋巴瘤細胞廣泛播散至骨髓,并出現在外周血,同時伴有正常血細胞的減少,此時出現的白血病稱為淋巴瘤細胞白血病。本文主要闡述淋巴瘤細胞白血病的發病原因及機制。希望對患者有所幫助。
淋巴瘤細胞白血病發病原因
淋巴瘤病程后階段淋巴瘤細胞廣泛播散至骨髓,并出現在外周血。
淋巴瘤細胞白血病發病機制
淋巴瘤細胞白血病的病理類型屬低,中度惡性的小細胞型及小裂細胞型,高度惡性中原始淋巴細胞型為多見,低度惡性B細胞小淋巴細胞型最多見,淋巴母細胞白血病占66%~82%,免疫分型T細胞較B細胞更易合并白血病。
由于淋巴瘤細胞浸潤骨髓,因此可出現貧血和血小板減少,白細胞數增高,有數量不等的淋巴瘤細胞,骨髓可顯示淋巴瘤細胞呈一致性地增多。
淋巴瘤骨髓浸潤的方式可分為4種。
①間質型
幼稚的淋巴瘤細胞散在于粒,紅,巨三系正常造血細胞之間;
②結節型
瘤細胞呈結節狀分布于骨小梁旁或之間,結節與結節之間為正常造血組織;
③混合型
結節及間質型同時存在于一張切片中;
④彌漫均一型
淋巴瘤細胞彌漫均一性浸潤,粒,紅,巨三系細胞顯著減少或缺乏,①及②型化療緩解率高,預后較好,尤其①型療效最好,此型在臨床上未見伴發脾大及淋巴瘤細胞白血病,②型絕大多數為B-細胞性淋巴瘤,最容易合并脾大,④型化療緩解率最低,最容易合并淋巴瘤細胞白血病,預后最差,筆者認為淋巴瘤累及骨髓的過程是由間質型→結節型→向彌漫均一型發展的,通過半定量觀察把淋巴瘤細胞在骨髓中的容量分為“輕,中,重度浸潤”,淋巴瘤累及骨髓越輕,并發淋巴瘤細胞白血病發生率越低,療效越好,反之,累及越重越易并發淋巴瘤細胞白血病,療效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