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結核根據發病原因與發病部位的不同,可分為腹部淋巴結核、腹股溝部淋巴結核、頸部淋巴結核、肺門淋巴結核、腋窩部淋巴結核。其中,頸部淋巴結核最為常見的,多因結核桿菌經口腔侵入經血液擴散所致。若治療不徹底治療,將會導致病情惡化現象。
五類淋巴結核的發病原因
1、腹部淋巴結核
一般由于全身播散或在腸結核(腸結核【譯】: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腸道慢性特異性感染。主要由人型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基礎上,相繼出現腹部淋巴結腫大。在主訴中,過去可能沒有任何消化系統癥狀,肺部也未發現病變是常有的。也有包括過去曾有腸結核癥狀,或者是因為治療肺結核,早已接受化療者。
2、腹股溝部淋巴結核
腹股溝部淋巴結腫大,多來自下肢或外陰部的外傷。但是,結核菌向全身播散,偶爾也可發生。開始可為僅伴有輕度疼痛的腫脹,如不積極處理,則可自潰。
3、頸部淋巴結核
這是淋巴結核中最為常見的,女性多于男性。據日本資料統計,男性以30歲年齡組最多,女性以50歲年齡組最多。發病部位以右側為多見。西醫認為,本病多因結核桿菌經口腔(齲齒或扁桃體)侵入,由淋巴管到達頜下或頦下淋巴結;亦可因肺、腸結核病灶經血液擴散所致。中醫認為,本病為情志所傷,肝氣郁結,脾虛生痰。肝郁則化熱,痰熱互搏,敬于頸項之脈絡,而成瘰疬。亦因素體虛弱,肺腎陰虧,致使陰虧而火旺,痰火凝結而成瘰疬。
4、肺門淋巴結核
當機體尚未產生變態反應時,肺內初感染原發灶中結核菌借淋巴流侵入所屬淋巴結。從肺門到縱隔有許多淋巴結。病勢進展時,縱隔淋巴結也相繼發病,形成各種不同程度的干酪化,從肺淋巴結流借肺門縱隔淋巴結,最后多從右靜脈角淋巴流入肺靜脈內,故結核菌隨其易于流入血流。因此,肺門淋巴結核是處于容易發生潛在性菌血癥的狀態。
5、腋窩部淋巴結核
本病臨床較少見。病人往往主訴腋窩部淋巴結腫大,疼痛就診;也有在胸部X線檢查時發現腋窩部或胸壁上部有鈣化灶。
溫馨提示:對于淋巴結核的治療,患者心態在其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治療之前,我們應該對該病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知道該疾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保持樂觀的情緒,振作起精神,保證機體的正常營養攝入,同時還要保證好睡眠休息,這樣自然提高了機體的抗病能力,加上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患者就能夠平穩的康復。
【參考文獻:《眾病之王:癌癥傳》《臨床診療指南:結核病分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