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頜面部腫瘤
腮腺良性腫瘤
常見的腮腺良性腫瘤有:多形性腺瘤、沃辛(Warthin)腫瘤、大嗜酸粒細胞瘤,以及良性淋巴上皮性病變。
(1)大多80%良性腮腺腫瘤為良性混合腫瘤。它們屬于多形性腺瘤,其中有許多種組織學成分:粘液腺樣的、軟骨組織的、纖維樣的、粘液樣的等各種成分。這種腫瘤一般生長緩慢,偶爾也有生長迅速并轉為惡性的,約有1%到7%可能轉變為惡性(癌,外拓多樣性腺癥)。在惡性混合瘤中面神經多半累及;然而,即使在很大的良性混合瘤中面神經功能還總是無損的。良性混合瘤的臨床表現,在腮腺的表面總是孤立的,而且界限明確,包被清晰。偶爾腫瘤較深一些,在深的葉內存在。對此最合適的手術采用淺表腮腺切除或腮腺次全切除。
腮腺深層的腫瘤可能較難切除,往往總是要剜出來的。然而,面神經功能仍可保全,只要細心解剖和分離好面神經及其分支。手術做得不好,復發的機會很高,尤其是用剜出法或局部切除。
必須牢牢記住,一切在腮腺區域的腫瘤都應看成是腮腺腫瘤,除非另有其他證據。一切病人均應送往手術室進行手術,包括標準的腮腺切除,面神經及其分支的辯別和解剖,以及腮腺腫瘤的摘除。偶爾,對于特別大的深層的腮腺腫瘤,已形成咽側的大腫塊時,才要做下顎切開。
(2)沃辛腫瘤,又稱乳突狀囊性腺瘤(淋巴瘤性)。它來自于腮腺周圍的淋巴結或腮腺內的淋巴結,占全部腮腺周圍良性腫瘤的10%~15%。這種腫瘤有10%是多灶性的,10%是雙側性的。這種情況極少惡性病變,用FNA極易診斷。
(3)大嗜酸粒細胞瘤是一種少見的、肉質的、生長緩慢的腮腺腫瘤,占全部腮腺腫瘤的1%。
由于艾滋病發病率和人類HIV病毒陽性率的增高,良性淋巴上皮性病變近來也較多見。它們也常見于艾滋病-相關復合征(AIDS-related complex,ARC)病人。這些病變表現為腮腺尾部有一大腫塊,它可以是囊性的。病人腫塊已持續生長4~6個月,有HIV陽性史,有明顯臨床表現和囊性質變。CT也可用來證實多發囊性的區域和雙側性。此病的自然史不明,常用保守療法,包括多針抽吸和密切觀察等。然而,若病人有癥狀而無艾滋病病毒感染,則可考慮手術,其結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