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移植術后腫瘤復發是涉及多因素的復雜科學問題,短期內徹底解決是不現實的,而現階段,如何做到轉變觀念,充分利用已有手段,大膽嘗試,進而實現復發率的下降則是當務之急的問題。
一般認為,肝移植術后免疫抑制劑的使用可增加腫瘤復發率,尤其是鈣調磷酸酶抑制劑如環孢霉素、激素的影響作用尚未肯定,但一般認為與復發有關。雷帕霉素作為一種新型的大環內酯類免疫抑制劑,除了抗排斥作用外其抑制肝癌細胞的生長與轉移作用日益被重視。肝癌肝移植術后雷帕霉素組的5年生存率和無瘤生存率分別達到80%和78.8%,較單純使用鈣調磷酸酶抑制劑組的62%和54%有較明顯的提高,說明雷帕霉素在減少腫瘤復發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肝移植術后肺轉移結節經索拉菲尼治療2年后病灶消失。移植術后復發受者中使用索拉菲尼,平均生存時間達到18.8個月。但索拉菲尼能否在肝移植術后復發受者中長期應用尚需進一步驗證。針對肝移植術后腫瘤復發的特定人群實施手術切除或再移植仍是有效方法之一。由于腫瘤復發以多發或合并肝外轉移為主,因此,選擇合適的受者至關重要。即使如此,對肝癌肝移植的復發防治專家討論與辯論中認為,符合標準的移植仍是防止復發的最主要辦法。
總之,肝癌肝移植經歷了近50年發展歷程,盡管手術技術日臻完善,術后管理不斷成熟一。但受者術后面臨的最大威脅仍是腫瘤復發問題。因此,不斷的優化和嚴格執行移植的選擇標準,綜合應用多種手段,努力提高病人術后生存率仍是今后大家不懈努力的方向。
到目前為止國際上應用cls生物細胞免疫治療癌癥技術已成熟。生物免疫治療在抑殺癌細胞的同時會提高免疫力、扶助正氣,保護機體正常機能,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對延長其生存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配合放化療,減毒增效;或當腫瘤患者已接受手術或放射治療,或化療緩解后,運用生物免疫治療預防復發或轉移,鞏固其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