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移植是常見的器官移植,肝移植的并發癥很多,肝移植的感染并發癥是死亡率較高的。而且積極預防感染是關鍵。首先介紹下肝移植術后感染并發癥的知識。
感染并發癥一:絕大部分肝移植受體至少發生1次細菌感染,2/3者有1次以上的嚴重感染。
感染并發癥二:細菌感染主要是近期感染,發生在2周內,其中肺部感染率最高、其次是腹腔和膽道感染。術后早期血行感染以深靜脈導管留置時間較長有關,常伴有突發的寒癥高熱。有癥狀的尿路感染相對較少。腹腔感染的相關因素包括術前存在腹水、低蛋白血癥、手術時間長、術后腹腔積液引流不通暢。還包括膽道問題,如膽瘺引起腹膜炎,膽管狹窄造成膽管炎。
腸道菌群異位和留置T管都可以增加感染的危險。感染的細菌以腸球菌較多,其次是耐藥的陰性桿菌。肺部感染與氣管插管、呼吸機使用以及胸腔積液、肺水增加、肺不張、痰液粘稠等因素有關,致病菌主要是陰性桿菌(ESBLs)、MRSA較多,特別要強調的是術前隱匿性的肺部感染可以導致術后進展性致死性感染,所以一定要重視。肺部感染還與病人的誤吸有關,同時也與病人排痰不暢有關,因此提倡使用纖維支氣管鏡幫助吸痰。
氣管切開指征不僅是使用呼吸機時間長,便于吸痰也是氣管切開的適應癥。菌血癥的發生率在1/4~1/5,主要表現為高熱、寒戰和白細胞增高。原因以前以腹腔感染為主,現在由于導管造成的菌血癥所占比例越來越高。常見細菌大部分是G+菌,G-菌占1/3~1/2。
感染并發癥三:菌群發生變遷:G+有增多趨勢。G-菌中大腸桿菌、銅綠假單孢菌減少,不動桿菌、陰溝桿菌增多。G+菌中溶葡、金葡、腸球菌明顯增多,出現一些少見細菌如鮑曼不動桿菌、嗜麥芽桿菌。
感染并發癥四:肺部及腹腔表現為混合感染,肺部除常見金葡菌、溶葡菌外,還有鮑曼不動桿菌、嗜麥芽桿菌等少見G-菌感染;腹腔除有大腸桿菌、陰溝桿菌外,還有腸球菌、溶葡等G+菌的感染。
感染并發癥五:ESBL和MRSA藥敏實驗在球桿菌中的差異性:G+菌MRSA陽性率高;G-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大腸艾希菌ESBL較多為陰性,說明G-菌中耐藥性相對較弱。G-菌最敏感抗生素是亞胺培南,G+菌最敏感的是萬古霉素。肝移植術后細菌感染的G+菌中主要是MRSA、MRSE,也就是耐甲氧西林金葡或表葡及腸球菌,耐藥溶葡、金葡是最多的,其次是腸球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