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診斷共濟失調?共濟失調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但是共濟失調的危害卻是極其的嚴重,那么共濟失調診的斷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有專家為大家講解共濟失調的診斷方法吧。
共濟失調的診斷方法如下幾點
一、遺傳性痙攣性截癱共濟失調
本病是遺傳性共濟失調較多類型,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臨床表現:最早為兩腿僵硬不靈活,下肢肌強直和踝關節背曲肌的無力而出現剪刀步態。因髓關節屈肌的無力和痙攣,病孩感到上樓困難,檢查可發現兩下肢肌張力高,肌力減弱,膝踝反射亢進,病理反射陽性,無感覺障礙。發病緩慢進展,以后上肢也受影響,出現較輕的錐體柬征。累及延髓時出現痙攣性構音障礙,吞咽困難和強哭強笑。晚期可有括約肌功能發生輕度障礙。可有原發性視神經萎縮和視網膜色素變性。
二、肌陣攣性小腦協調障礙
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也稱“齒狀核紅核萎縮”。臨床表現肌陣攣、小腦功能障礙、伴有或不伴有癲癇大發作。開始可為一個肢體的定向性震顫,構音障礙,辨距不良,輪替運動不能。肢體共濟失調較軀干共濟失調明顯。上肢較下肢重,嚴重者兩手向前伸直時呈撲翼樣震顫。
三、少年脊髓型遺傳性共濟失調癥
為最常見的一類遺傳性共濟失調,通常呈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早年起病常伴骨骼畸形。臨床表現:青年期發病,緩慢發展,最早癥狀步態不穩,步態蹣跚,站立時身體搖晃,醉漢似步態。閉目難立征陽性。肌張力低,膝踝反射消失。病情逐漸進展雙上肢動作不靈活而笨拙,意向性震顫,出現小腦性構音困難,說話含糊不清。下肢的位置覺和震動覺消失。
四、遺傳性痙攣性共濟失調又稱遺傳性小腦性共濟失調
通常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多數在成年起病,伴有肌張力增高和健反射亢進。臨床表現:首先出現緩慢進展的步態不穩,易跌倒,可呈蹣跚步態或合并痙攣步態。以后上肢也受影響,出現雙手笨拙及意向性震顫以致不能完成精細動作,構音障礙,講話可出現暴發性語言。下肢出現錐體束征,如肌張力增高,股反射亢進及病理反射。不少患者伴有視神經萎縮、視網膜變性、眼外肌活動障礙、眼瞼下垂。眼球震顫可能很遲才出現,無骨骼畸形。
共濟失調的診斷方法有哪些呢,相信大家已經十分了解。共濟失調一旦發現應該馬上進行治療,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給患者帶來更大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