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濟失調疾病近年來逐漸走入大家的視線,一般臨床上將共濟失調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急性共濟失調見于腦卒中、出血、顱后窩較大腫瘤,慢性共濟失調為進行性,可見于急性病,也可發生于代謝性或神經系統慢性退行性變。關于該疾病的治療應取決于患者的病情診斷,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共濟失調的臨床診斷檢查知識。
病史及體格檢查
如患者病情允許,詳細了解病史,有無多發性硬化、糖尿病、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腫癌、先前卒中、共濟失調家族史,有無慢性酗酒及工業中毒如汞中毒。了解共濟失調是突發的還是漸進發生的行羅姆伯格試驗區分小腦性和感覺性共濟失調。患者雙腳并攏直立位,上肢位于體側,注意其姿勢和平衡狀態,先讓其睜開眼睛,然后閉上眼睛,結果將提示正常姿勢和平衡,小腦性共濟失調(身體擺動,不能維持平衡,睜眼和閉眼時均出現),感覺性共濟失調(擺動增加,閉眼時不能維持平衡)。檢查時應靠近患者以防止摔倒。檢查步態及肢體共濟失調時,注意檢查肌力,步態共濟失調較重,詳問患者是否有倒向一側的趨勢,夜間是否加重。軀干共濟失調患者當平臥、癔癥(癔癥【譯】:是由精神刺激或不良暗示引起的一類神經精神障礙。)、酒精中毒時其表現消失。
體格檢查
1、指鼻試驗共濟失調時則表現為動作輕重、快慢不一,誤指或經過調整后才能指準目標。小腦半球病變時則表現為同側越接近目標時共濟失調越明顯,因辨距不良可常超越目標。感覺性共濟失調時,睜眼共濟運動無障礙,但閉眼時則出現明顯的共濟失調。
2、跟膝脛試驗小腦損害舉腿和觸膝時因辨距不良和意向性震顫,下移時常搖擺不穩;感覺性共濟失調時,患者的足跟常尋不到膝蓋,下移時搖擺不定。
3、快速輪替試驗小腦損害時動作笨拙,節律不均。
4、反跳試驗小腦病變時.患者常導致動作過度而捶擊自己。
5、過指試驗前庭性共濟失調時,上肢下降時偏向迷路有病變的一側;感覺性共濟失調時,閉眼時常尋不到檢查者的手指。
6、趾-指試驗患者仰臥,上舉大腳趾來觸及伸出的手指。
7、起坐試驗小腦損害的患者髓部和軀干同時屈曲,雙下肢抬起,稱聯合屈曲征。
輔助檢查
1、小腦性共濟失調應檢查腦CT或MRI,以排除小腦腫瘤、轉移瘤、結核瘤或膿腫及血管病及小腦變性及萎縮等。
2、深感覺障礙性共濟失調如定位病變位于周圍神經應檢查肌電圖、體感誘發電位;如考慮在后根病變或后索病變應檢查肌電圖、誘發電位、病變部位的MRI,腦脊液檢查,或脊髓造影檢查。考慮在丘腦或頂葉時最好檢查腦CT或MRI。
3、大腦性共濟失調應檢查腦CT或MRI、腦電圖等。
4、前庭性共濟失調可檢查電測聽、聽覺誘發電位、前庭功能檢查等。
溫馨提示
如果在疾病中期講話不清,吞咽稍困難者,宜進食半固體食物,因為流質食物易致咳嗆,固體食物難以下咽;更應注意口腔衛生,防止口腔中有食物殘渣留存。
【參考文獻:《腦血管病防與治》、《疾病離你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