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結核髖關節結核是一種繼發病,多見于學齡前兒童。發病緩慢,最早癥狀為步態發生變化,走路時健肢著地重而患肢輕,略顯跛行。約95%繼發于肺結核,是結核桿菌經原發活動病源通過血液回流浸入關節而引起感染。髖關節結核中以單純滑膜結核較多,次為單純骨結核和晚期全關節結核。本病占全身骨與關節結核的第三位,僅次于脊柱及膝關節結核,最常發生在10歲以下兒童,男孩較多見。兒童髖關節結核,由于股骨上端骨腄板受破壞,可引起肢體縮短,也可因炎癥刺激骨腄,出現肢體增長。本病早期經抗癆藥物治療和手術等方法,治愈率較高。療效欠佳多因髖關節部位深、早期癥狀不明顯和不易發現、延誤診斷治療以及未經正規治療和未及時接受治療者。因此,早診斷、早治療是關鍵。
髖關節結核的診斷檢查
髖關節結核下列各種檢查試驗有助于診斷
1、“4”字試驗本試驗包含髖關節屈曲、外展或外旋三種運動,髖關節結核者本試驗應為陽性。方法如下:病人平臥于檢查桌上,蜷其患肢,將外踝擱在健側肢髕骨上方,檢查者用手下壓其患側膝部,若患髖出現疼痛而使膝部不能接觸桌面即為陽性。應當指出,本試驗受個體因素(年老或肥胖)的影響較大,個應進行兩側對比,作對比時外踝擱放的位置必須相同,不得有高低。
2、髖關節過伸試驗可用來檢查兒童早期髖關節結核,患兒俯臥位,檢查者一手按住骨盆,另一手握住踝部把下肢提起,直到骨盆開始桌面升起為止。同樣試驗對側髖關節,兩側對比,可以發現患側髖關節在后伸時有抗拒感覺,因而后伸的范圍不如正常側大,正常側可以有10度后伸。
3、托馬斯征陽性用來檢查髖關節有無屈曲畸形,方法如下,病人并臥于硬桌上,檢查者將其健側髖骨、膝關節完全屈曲,使膝部粘住或盡可能貼近前胸,此時腰椎前凸完全消失而腰背平貼于床面,若患髖存在屈曲畸形,即能一目了然,根據大腿與桌面所成之角度,斷定屈曲畸形為多少。
影像學檢查X線攝片檢查對診斷髖關節結核十分重要,必須兩髖關節同時攝片以資比較,早期病變只有局限性骨質疏松,質量好的X線片可顯示出腫脹的關節囊,進行性關節間隙變窄與邊緣性骨破壞病灶為早期X線征象,隨著破壞的加劇,出現空洞和死骨,嚴重者股骨頭部幾乎消失。后期有病理性脫位,經治療后骨輪廓邊緣轉為清晰時提示病變趨于靜止。
CT與MRI檢查可獲得早期診斷。能清楚顯示髖關節內積液多少,能揭示普通X線片不能顯示的微小骨骼破壞病灶。MRI還能顯示骨內的炎性浸潤。診斷與鑒別診斷根據病史、癥狀與影響學表現,診斷不難,須與下列疾病作鑒別診斷:
1、暫時性滑膜炎多為一過性。7歲以下兒童多見,有過渡活動的病史,表現為髖部疼痛跛行,X線片未見異常,臥床休息2周即愈,沒有后遺癥。
2、兒童股骨頭骨軟骨病本病X線表現特殊,初期關節間隙增寬,接著骨化中心變為扁平和破素以及囊性改變,血沉正常,但早期滑膜結核確與兒童股骨頭骨軟骨病難以區別。
3、類風濕性關節炎兒童型類風濕性關節炎也有發熱、血沉增高,尤其是初發時為單關節性時很難區別,但本病的特征為多發性和對稱性,經過短期觀察不難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