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結核是結核桿菌經血源性途徑侵入關節而引起的繼發感染,在骨關節結核發病中僅次于脊柱結核和膝關節結核,居第三位。多見于兒童和青壯年,常合并下腰段脊柱結核和骶髂關節結核。晚期全髖關節結核常導致髖關節不可逆損害而致殘。
1、“4”字試驗本試驗包含髖關節屈曲、外展或外旋三種運動,髖關節結核者本試驗應為陽性。方法如下:病人平臥于檢查桌上,蜷其患肢,將外踝擱在健側肢髕骨上方,檢查者用手下壓其患側膝部,若患髖出現疼痛而使膝部不能接觸桌面即為陽性。應當指出,本試驗受個體因素(年老或肥胖)的影響較大,個應進行兩側對比,作對比時外踝擱放的位置必須相同,不得有高低。
2、髖關節過伸試驗可用來檢查兒童早期髖關節結核,患兒俯臥位,檢查者一手按住骨盆,另一手握住踝部把下肢提起,直到骨盆開始桌面升起為止。同樣試驗對側髖關節,兩側對比,可以發現患側髖關節在后伸時有抗拒感覺,因而后伸的范圍不如正常側大,正常側可以有10度后伸。
3、托馬斯征陽性用來檢查髖關節有無屈曲畸形,方法如下,病人并臥于硬桌上,檢查者將其健側髖骨、膝關節完全屈曲,使膝部粘住或盡可能貼近前胸,此時腰椎前凸完全消失而腰背平貼于床面,若患髖存在屈曲畸形,即能一目了然,根據大腿與桌面所成之角度,斷定屈曲畸形為多少。
影像學檢查X線攝片檢查對診斷髖關節結核十分重要,必須兩髖關節同時攝片以資比較,早期病變只有局限性骨質疏松,質量好的X線片可顯示出腫脹的關節囊,進行性關節間隙變窄與邊緣性骨破壞病灶為早期X線征象,隨著破壞的加劇,出現空洞和死骨,嚴重者股骨頭部幾乎消失。后期有病理性脫位,經治療后骨輪廓邊緣轉為清晰時提示病變趨于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