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按照病原學可分為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戊型肝炎、丁型肝炎等等;按照臨床表現可分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癥肝炎、淤膽型肝炎以及肝炎肝硬化。
其中,淤膽型肝炎是以肝內淤膽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特殊的臨床類型,又稱為毛細膽管炎型肝炎,是因多種原因引起肝細胞和(或)毛細膽管膽汁分泌障礙,導致部分或完全性膽汁流阻滯為特征的綜合征,發病率約占黃疸型肝炎的2%~8%。
急性淤膽型肝炎起病類似急性黃疸型肝炎,但自覺癥狀較輕,患者黃疸較深,持續3周以上,甚至持續數月或更長;患者可出現皮膚瘙癢、大便顏色變淺,肝大。肝功能檢查時血清膽紅素明顯升高,以直接膽紅素為主,凝血酶原活動度大于60%,γ-谷氨酸轉氨酶(γ-GT或GGT),堿性磷酸酶(ALP或AKP),總膽汁酸(TBA),膽固醇(CHO)等升高。
需要注意的是,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基礎上發生上述表現者,為慢性淤膽型肝炎,其發生率較急性者多,預后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