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按照臨床表現可分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淤膽型肝炎以及肝炎肝硬化。其中,肝炎肝硬化的分型及各型的相關表現如下所示:
1、根據炎癥情況分型
活動性肝硬化
有慢性肝炎活動的表現,丙氨酸轉氨酶升高,乏力及消化道癥狀明顯,黃疸,白蛋白下降,伴有腹壁、食道靜脈曲張,腹水,肝縮小,質地變硬,脾進行性增大,門靜脈、脾靜脈增寬等門脈高壓癥的表現。
靜止性肝硬化
無肝臟炎癥活動的表現,患者癥狀輕或無特異性,也可出現活動性肝硬化的相關體征。
2、根據肝組織病理及臨床表現分型
代償期肝硬化
指早期肝硬化,白蛋白大于35g/L,凝血酶原活動度大于60%,總膽紅素大于35μmol/L,患者可有門靜脈高壓癥,但無腹水、肝性腦病或上消化道大出血。
失代償期肝硬化
指中晚期肝硬化,患者有明顯的肝功能異常及失代償期征象,如白蛋白小于35g/L,總膽紅素大于35μmol/L,凝血酶原活動度小于60%等等。患者可出現腹水、肝性腦病,或門脈高壓引起的食管、胃底靜脈明顯曲張或破裂出血。如患者未達到肝硬化的診斷指標,但肝纖維化表現較明顯者,稱為肝炎肝纖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