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肝炎的形成是由濕熱疫毒隱伏,正氣不能抗邪所致,其病變不僅涉及肝,而且多乘胃、克脾、累腎。其中,急性肝炎又可分為急性黃疸型肝炎和急性無黃疸型肝炎。急性黃疸型肝炎根據患者病因、癥狀表現等內容可分為陽黃證和陰黃證;急性無黃疸型肝炎則可分為濕阻脾胃、肝郁氣滯2型,各證型的具體表現如下。
1、急性黃疸型肝炎
陽黃證
患者尿黃,身目俱黃,色澤鮮艷,鮮如橘皮,同時伴有惡心、納呆、厭油膩、口干口苦、頭身困重、胸脘痞滿、乏力、大便干燥、小便黃赤等表現,舌苔黃膩,脈弦滑數。
陰黃證
患者表現為身目發黃,色澤晦暗,形寒肢冷,大便溏薄,舌質淡,舌體胖,苔白滑膩,脈沉緩無力。
2、急性無黃疸型肝炎
濕阻脾胃
患者脘悶不饑,怠惰嗜臥,或見浮腫,口中黏膩,大便溏泄,苔膩,脈濡緩。
肝郁氣滯
患者脅肋脹痛,胸悶不舒,善太息,情志抑郁,不欲飲食,或者口苦喜嘔,頭暈目眩,苔白滑。婦女還可見月經不調,痛經或經期乳房作脹等癥狀。
溫馨提示
如果發現上述黃疸型肝炎的癥狀,那就要及早去醫院檢查和治療,這樣的話也可以防止病情惡化;當發現癥狀時,一定要及時去正規醫院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