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毛蟲性骨關節病是指人體直接接觸松毛蟲活體、尸體、蟲毛或接觸蟲毛污染過的柴草,衣服及水等引起的骨關節病。本病在我國南方較為常見。常呈局部地區爆發流行,夏秋季節為流行高峰期。多見于20—49歲。
松毛蟲的毒毛及毒腺細胞分泌的毒素是致病的主要因素。其發病機理尚不清楚,可能與中毒、變態反應和感染有關。
診斷依據
1.有接觸松毛蟲及其污染物史,多在接觸后數小時至數天后發病。
2.手、足、腕、踝等暴露部位容易發病。
3.皮炎與一般炎癥不同,皮膚搔癢、皮膚血疹、水皰及皮下血皰。發病快,皮膚紅腫明顯,針刺樣跳痛,持續性,有時陣發性加劇,夜間及午后疼痛劇烈。
4.皮炎之同時或繼皮炎之后,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發亮、紫紅色。關節疼痛劇烈,尤以關節活動時明顯,關節功能障礙。皮下腫塊內有血性分泌物,細菌培養陰性。可并發耳廓炎及眼炎。
5.可有血的細胞、嗜酸粒細胞增高,血沉增快,心電圖示心肌損害等。
6.X線表現
需在病后12天才出現骨關節改變。急性期改變主要為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骨質疏松,骨質破壞和關節損害。慢性期改變主要是骨質增生、硬化和關節強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