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積水即滑膜炎。滑膜炎是臨床常見病,主癥是膝關節積液。醫學認為:關節積水分為外傷及慢性勞損兩方面。膝關節遭受骨折、脫位、韌帶斷裂、軟骨損傷等創傷后,都可使關節滑膜同時受損。若傷后積瘀積液,濕熱相博,使膝關節發熱、脹痛、灼熱、肌肉拘攣,關節屈伸障礙,形成急性膝蓋積水;如受傷較輕,或長期慢性勞損,加之風寒、濕邪侵襲可使膝部逐漸出現腫脹,功能障礙,形成慢性膝蓋積水。
滑膜炎癥狀主要是關節腫脹,其次是疼痛,功能障礙,肌萎縮,所以如果發現有類似的情況應及時就診,明確診斷,排除其它因素的可能,仔細檢查,以防漏診,避免延誤病情。
【檢查】
1、x線檢查:髖關節囊腫脹,關節間隙增寬,無骨質破壞。
2、發病比較急急、病程短。
3、髖關節疼痛、跛行或膝關節痛。
4、髖關節活動受限,局部有壓痛。
5、化驗檢查:白細胞和血沉基本正常。
【診斷】
多數膝關節滑膜炎,是在上述各種膝關節損傷等情況下并發的,但也可以單獨發病或繼發于膝關節骨關節炎,后者多為老年人。在青壯年人多有急性膝關節外傷史,傷后膝關節開始發生輕度水腫、疼痛、活動受限及跛行。通常在傷后6---8小時出現滑膜反應性積液,膝關節明顯腫脹、發熱,不敢活動。檢查發現膝關節屈伸活動受限,下蹲困難并伴有疼痛,關節周圍可有局限性壓疼點,浮髕試驗陽性。慢性損傷性滑膜,可能無明顯外傷史,主要表現膝關節發軟及活動受限,腫脹持續不退,不敢下蹲。活動增多時加重,休息后減輕。久病者,可捫到膝關節囊肥厚感。對膝關節積液多者或反復出現積液者,可做關節積液檢查,它能反應出滑膜炎的性質及其嚴重性。故關節穿刺和滑液檢查,對膝關節滑膜炎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均有重要參考價值。
膝關節創傷滑膜炎,易誤診為“良性關節痛”,給予單純對癥治療,效果差且常遺留后遺癥。因為滑膜病變及關節液滲出性變化程度與關節腔內壓升高及氧分壓下降正相關系,所以提高關節腔氧分壓,降低關節腔內壓,具有促進炎癥吸收及滑膜修復作用。
溫馨提示:
一旦患上滑膜首先一定要避免過度勞累。
此外對于膝關節而言,保暖很重要。已有膝關節疼痛的患者可以戴護膝保暖,一旦出汗需及時擦干。平時生活中患者要注意,當從坐姿改變為立姿時動作宜緩慢,不要穿過高的高跟鞋。騎自行車比走路對膝關節的保護效果更好,因此可以適當騎騎自行車,以自行車代步,減輕膝關節的承重。
過于肥胖者,要適當控制飲食,注意調整飲食結構,減少熱量的攝入,將體重控制在適當的范圍之內,減輕關節上的壓力和磨損程度。
同時,外出旅游時一定要注意休息,已經有膝關節疼痛病史的患者盡量不要爬山,把對膝關節造成傷害的可能性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