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皰疹沒有真菌感染,一般認為是濕疹的一種,對稱性的發生于手或腳的側面。是發生在掌跖的水皰性皮膚病。因為它發生的部位在手腳這種汗腺特別發達的地方,又以水泡為主要的表現,所以在以前一度以為它和汗腺流汗有關,而將它命名為汗皰疹。目前,治療該病的方法有中西兩種。
汗皰疹的西醫治療
1、全身治療
①手足多汗患者,可使用抗膽堿能藥物,如阿托品、顛茄片等。
②重癥患者用皮質激素治療,如口服強的松每次lo毫克,每日3次,癥狀好轉后,逐漸減量以至停藥。
2、局部治療
①第l階段可用1:20復方硫酸銅或3%明礬溶液浸泡②第2階段即有水皰性損害時用0.5%醋酸鋁溶液或5%明礬溶液濕敷或浸泡患部后。
③第3階段即脫周期可外用3%水楊酸軟膏、或霜劑。
④維生素c注射液,慶大霉素注射液,塞米松注射液按2:1:1混合涂抹患處即可。
汗皰疹的中醫治療
中醫治療汗皰疹有很久的歷史,早在明代就稱之為螞蟻窩。由于表現為深在水皰為主,所以應屬濕邪偏盛。
汗皰疹的中醫療法是多方面進行的。綜合內外治療可用中藥汗康靈,加以飲食、情緒調理:
1、內治法
①濕熱內盛證:掌跖多有深在水皰,集簇成群,針尖大小,瘙癢鉆心,揩破水皰,滋水黃粘,伴舌紅苔膩,脈象滑數。治宜清熱除濕法。藥用:黃芩10g,黃連10g,蒼術15g,陳皮10g,茯苓10g,六一散10g(包煎),生苡仁30g,丹皮10g。水煎服,每日1劑。
②脾虛濕盛證:在水皰,針尖至粟米大小,半透明狀,皰液清稀,時有瘙癢,伴舌淡水滑,脈象濡滑。治宜健脾除濕法。藥用:茯苓12g,白術10g,澤瀉10g,白扁豆10g,車前子10g(包煎),炒苡仁60g,炒山藥30g,冬瓜皮60g。水煎服,每日1劑。
2、飲食療法
①多吃有健脾除濕功效的蔬菜、水果,如山藥、甘薯、冬瓜、西瓜、赤小豆、南瓜。
②少吃辛辣厚味,肥甘酒酪。
3、中藥浸泡治療
取王不留行30~40g、明礬9~10g置于搪瓷盆中,加水約500ml,用武火煎至王不留行脹裂為度(亦可先煎王不留行,待其脹裂時加入明礬碎塊,溶化即可)。離火放至溫度適宜時浸泡雙手,每次30min,每日2次,1劑可用2日,用前加熱。
浸泡后手部皮膚浸漬變白而皺縮為正常現象,勿需處理。但偶有少數患者獲效心切,盲目加大藥量并延長浸泡時間,以致在連續浸泡治療多次之后,掌指間縫皮膚出現較密集的微紅色小丘疹伴瘙癢,這可能是明礬濃度過高引起的皮膚刺激,一般于停藥后2~3日即可消失。因此,應用時注意明礬用量不宜過大。